朱利安·杜普雷 明媚风景和牛群 法国 作于1846年
牛津大学荣誉院士迈克尔·苏立文,在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曾表达过自己的疑惑:“在欧洲和日本的博物馆里,有大量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数量非常多。但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很少看到对西方艺术尤其是经典艺术的收藏。”苏立文的话道出了中国收藏界及博物馆界的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一个泱泱大国,即便是国家级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很少有西方艺术品的收藏,这种现状与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有点不适应。而企业家、收藏家、开氏集团董事长项兴良,在几年前就已悄然涉足西方艺术品的收藏,并有一批可观的西方艺术藏品被他收入囊中。苏立文所说的中国收藏界中国本土传统艺术品一统天下的格局,正被项兴良这样一些有识之士们富有前瞻性的收藏理念和行为所打破。本期的收藏心得,我们将为读者介绍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的收藏新思路。
中国的博物馆里,很少看到对西方经典艺术收藏的原因
项兴良:这个原因是由中国的历史、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所形成。一方面可能还是经济实力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经济刚有起色,而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收藏家大量买进西方画家的作品,他们不惜血本,创造了一个个天价。当我们意识到要收藏一些西方艺术品时,这个市场却已被推高到不可企及的地步。另一方面,当然最重要的是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收藏西方艺术品需要审美的鉴赏力。所以,我认为是实力、机遇、机制,特别是对西方艺术的认识和鉴别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我们缺乏对西方艺术品的收藏。
什么契机走上了一条西方艺术品的收藏之路
项兴良:起初,我收藏是源于一种感动,比如一些画作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生活,传达出那种生活的情境和情趣。我就会买下这件作品。这些作品既养眼,又养心,我家的厅堂、卧室,我的办公室都挂着我的一些收藏书画,在繁忙的事务之余,喝口茶、看一眼书画,感觉心就会静下来,书画对我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的收藏势头正健。我在中国书画收藏方面的指导老师中国美院顾生岳教授把我带到全山石老师这里,打开了我的眼界,接触了许多精美的油画,才真正迈上了收藏西方绘画之路。在他的点拨和启示下,我逐渐改变了收藏的取向和策略,开始了西方艺术品的收藏。
收藏思路变化的原因
项兴良:我从收藏中国书画到收藏西方艺术,这里的跨度还是很大的。我一下子感觉到知识不够用,资金不够用,所以,我不能凭冲动去购买艺术品。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要买就买精品。最初我搞收藏,注重一个“藏”字,秘而不宣,自己欣赏。后来邀一些朋友共赏,大家分享我的快乐,在分享和交流中我又增长了见识,我感觉到与朋友分享快乐,我能得到双倍的快乐。所以,我逐渐逐渐把一些收藏品布置到公司的会议室、走廊等公共场所,让公司的职员也获得共享。这一举措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好多艺术品在给人审美享受的同时,寓教于乐,起到教育引导如何做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后来由于一个契机,让我的收藏有了一个更加高远的目标和定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国家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缺乏西方艺术精品的收藏,我国很多油画家是参看西方油画印刷品成长的,现在进入图像时代,年轻艺术学子更多地接受数字图像的熏染,而最好的传播媒介也无法传达出油画原作本体语言所呈现的魅力。油画必须观看原作,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感受。
如何克服收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项兴良:涉足西方艺术品收藏遇到的瓶颈在所难免。起初,刚购藏西方艺术品时,碰到的困难在于对作品的认知。所幸的是我遇到了我国油画界德高望重的全山石先生,有了他的启发及具体指导和引路,使我的西方艺术品收藏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和起步。
结语:
项兴良凭借与众不同的新思路,使其在收藏之路上方向清晰、方法得力,迈出了比别人更快的一步,并能很快在西方艺术品收藏上渐成体系、自成格局。他的收藏转向回应了苏立文的疑惑,这个行动超越了收藏本身,其意义是在中国收藏界竖立了一个标杆,中国的企业家或收藏家们或许能从中受到不少启迪。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