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斯奋先生书画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0条评论 2014-02-28 13:28: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演钦

铁拐李 193x106

铁拐李 193x106

刘斯奋先生今天的展览洋洋大观,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够举办这样的展览,都是大作兼力作,充分展现了画家的修养和胸次。

这个展览有什么特点?照我看,一言以蔽之,就是:艺术性很高。

现在艺术格局很多元,其实我一直希望出现一种一元的格局,一直看不到。但是今天,我发现这个气场,很特殊,真正是一种一元局面。

真的很高兴,也有一些思考想跟大家分享,并请赐教。

我所说的一元论,是指的以艺术本体为主导的一元。何谓艺术本体?就是让艺术成为艺术的原因和理由,所谓艺术性,就是让艺术成为艺术的东西,就像人性,没有它您连人都不是了;同样道理,没有艺术性,那就不是艺术。只不过,我们说一个人没有人性时,对方肯定会跳出来跟你急,但奇怪的是,您说一位画家的作品没有艺术性时,他并不怎么着急,还睥睨着你,根本不懂艺术的是您。

根据我的理解,既然艺术本体就是艺术成为艺术的原因和理由,所以艺术本体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永恒存在的、变动不居的,否则它就不是本体了;就像人,一生下来就是人,因为被一种神秘力量注入了人性,显然它是客观存在的,这样才可以“注入”。由此我们知道,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信仰,是对艺术本体的信仰。我们一般人都会说,“冥冥中早有注定”,对了,艺术也是,一切都是艺术本体所决定了的,艺术本体就是艺术之神,当然,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不是迷信。一般人对神是很虔诚的,奇怪的是艺术家对艺术之神却没有虔诚之感,那是因为他们还意识不到这个神的存在。他们只盯着眼前的那张画这张画,其实这些玩意儿只不过是艺术之神借助艺术家的手让艺术本体呈现而已,就是说,它借此显灵而已。所以,凡是意识到艺术本体的存在的艺术家,他一定知道并且相信:艺术的本质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活动。由此又可推论,艺术活动有两大要件:一是心性自由,心性自由就是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对艺术本体进行信仰”;一是精神纯粹,精神纯粹就是能够一心一意地对艺术本体进行信仰,信仰是容不下杂质的,否则就不是信仰了,对艺术本体的信仰也是,它要求精神的自然、纯粹、饱满。

现在艺术格局似乎很多元,其实脱离不了“三种主导”: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以科学主义为主导,以消费主义为主导,奇怪的是:唯独很少以艺术本体为主导的。

所谓工具理性,人们通过工具理性把一切归结为工具,为我所用,连人也沦落为工具,遑论艺术。别以为为政治宣传服务才是工具理性,其实工具理性在当代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艺术的特征不仅仅是对艺术本体的解构,更重要的是以艺术为工具,对其他社会领域进行肆无忌惮的干涉乃至侵犯。当代艺术打着取消艺术边界的旗号,实际上便是人们工具理性进一步膨胀的结果。你看广州三年展,诸多艺术家企图解决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没有经过严格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艺术家,动辄便是对整个人类文化进行反思和叩问。这凸显了艺术家的无知和贪婪,背后则是艺术的狼狈和窘困。所谓科学主义,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所谓“理性”的全盘依赖,对结论可验证性程序的尊崇。还有,反过来,就是对“理性”的一味反叛、反动,反映出的恰恰也就是一种科学主义。相对的一个词语,可称之为人文主义或理想主义。科学主义的横行造成了艺术作品人文含量和理想主义的严重缺失,大大妨碍了人们自由心灵和想象能力的舒展。消费主义对艺术的恶劣影响众所周知。艺术品,当然也就异化成商品。

所以我感觉要恢复艺术的尊严,唯有回归到这一元格局,以艺术本体为主导的一元格局。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是婊子,它的价值不因为嫖客才彰显。

在今天刘斯奋先生的这一元格局里,当然也是一切以艺术本体为主导。我试着从心性自由和精神纯粹两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刘斯奋先生有一幅作品非常好,名字叫“蝴蝶”,好在哪里?且看题跋:“此图初下笔时欲作一古之伟丈夫,写出发与眉之后,心念忽转,遂变男为女,及至五官俱成,心念又一转,乃变古为今,遂得此称意之作,其中曲折似有造物持之者。”这段文字太多玄机!首先,充分说明了作者创作的时候心态是极其自由的,这种变来变去决不是犹犹豫豫闪闪缩缩,而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张扬,你看这张画,上面的人物男变女,老变嫩,古变今,变来变去,却是完全顺其心念之所至!为什么说不是犹犹豫豫,你看作者多满意啊,“得此称意之作”,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而犹犹豫豫是很痛苦的。体现刘斯奋先生创作时候的心性自由,这件作品是典型,当然,其他作品也是如此,如据闻刘斯奋先生作画从不起稿,任意所之,非常畅意。这样的状态,就叫心性自由。心性自由是真正的艺术创作的前提。其次,他是充分意识到艺术本体的存在的,你看,“似有造物持之者”。这件作品是研究刘斯奋艺术思想不可多得的佳作。从上面的“三个主导”来看,他在创作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过要狠狠地利用书画一把,干点别的什么事儿;也完全没有说要让艺术符合这个规范那个文件,然后战战兢兢地下笔;自然,他离消费主义也远着呢,因为他的作品没有“流行色”,绝不向滚滚红尘里的时尚潮流俯首低眉,虽然他有一幅大家都很熟悉的作品叫《车站流行色》。

我们再看看精神纯粹。我们知道,艺术本体是不可认识的,就像你永远也不知道神仙长什么样一个道理。但我们通过偶像加以物化和可视化。艺术也一样,我们退而求其次,我们只能从文化这个角度来把握艺术本体。由此,我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自然、纯粹、饱满。我们看刘斯奋先生的《出尘图》,那么宏大渊深的一件作品!各种景致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但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其淡然、雍容、清净,将人瞬间引入一个单纯的纯粹的精神世界里,来一番别样的体验,真是好一番出尘的感觉。去贵州旅游,导游会告诉你,到贵州有三洗:洗脑、洗肺、洗胃,洗肺,去黄果树,洗胃,那是吃得好,洗脑,去遵义。看刘斯奋先生的画,那是荡涤精神,洗的已经不是器官--真要说器官的话,那就是洗心了。

我们知道,刘斯奋先生特别强调文化。当然,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在与盘古同样古老和伟大的艺术本体跟前微不足道。但文化能够促使你加深对艺术本体的认识,甚至能够让你意识到艺术本体的存在。艺术家在艺术本体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艺术只是艺术本体通过艺术家的行为呈现自己而已,但艺术家禀赋、条件、时机等方方面面都不一样,所以呈现的结果也差别很大。光线在穿越石头和海洋的时候,速度完全不同;艺术本体穿越你和我,结果也很不一样。所以古人说,唯俗不可医,因为俗是与生俱来的呀。就像岩石变不了海洋,海洋也变不了岩石一样。但董其昌说了,多读点书还是有一点点用的。就像岩石,也可以通过抛光打磨,稍微改变一下光的速度嘛。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一点点”上下最大的功夫。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孜孜以求、到处炫耀的,是他的技术、技法,完全把方向搞错了。我读刘斯奋先生有一幅山水小品,自由挥洒而得潇散空灵之趣,题跋是:“清初四王之作极笔精墨妙之致,而终乏云林、玄宰旷远之气。”可见刘斯奋先生对技术的态度。再好的技术,如果最后没有精神纯粹,也是白搭!

当然,刘斯奋先生并未轻视技术。大家看,现场那么多大画,没有强大的笔墨驾驭能力和经营位置的能力,那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刘斯奋先生的胸襟。

刘斯奋先生近年来大力鼓吹画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我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看,觉得非常及时,非常到位。也正因为他是大文人,文化修养高,加上他的质地好,所以,艺术本体在他身上的呈现,就比很多人要充分得多,换句话来说,艺术性比很多人要足。

看刘斯奋先生的展览,的确感触很深,学了很多东西。谢谢大家!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