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Chambers Fine Art总监David Clements
【编者按】2014年3月6日至9日,第16届军械库展艺术博览会(Armory Show art fair)于纽约曼哈顿92号和94号码头开幕,此次博览会共有来自全球的29个国家的200余家画廊等艺术机构参加,分为“当代艺术展”、“现代艺术展”、“焦点展”、“艺术展特别呈现”以及“非盈利机构展示”等五大部分,除了现代艺术展在第92号码头,其余四部分都在重新设计翻新后的第94号码头,而每一部分的展览主题和形式都不尽相同。
“当代艺术展”部分是美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着力推广新艺术和在世艺术家作品的国际领先画廊。军械库艺术展之所以闻名于世,也正是因为它多年来一直专注并专精于促进世界范围内当代前沿艺术发展的使命与实践。“现代艺术展”部分专注于展示20世纪重要艺术的国际画廊的作品。“艺术展特别呈现”实际上来源于2012年推出的“独立项目展示”板块,是今年它重新命名后第一次推出,它的原有目的是帮助新近画廊推广某一位艺术家作品的独立展示。
“焦点展”每一年的主题都在变化,它突出的是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画廊和整体艺术景观。2010年,第十二届军械库艺术展正式推出了“焦点展”,这标志着这一盛会的又一里程碑。在此之后,每一年这个部分都将展示一个特定艺术群体的成就与现状。2010年的开幕展是德国,2011年是拉美,2012年是北欧,2013年是美国,而2014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本次“聚焦:中国”展区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亲手打造,呈现了16家中国本土画廊的现状,其中大多数画廊是首次在亚洲外参展。
军械库艺博会在经历了2012年的人事调整和股权变更之后,在2013年似乎并没有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成绩依然显著,尤其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抢尽了风头,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军械库艺博会成立15周年和“军械库” 命名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办,如果没有了这些活动的支撑或许会是另外一番模样,除了内部问题之外,在外部伦敦Frieze艺博会的入住,对于军械库艺博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很多纽约知名的画廊如扎克·福伊尔(Zach Feuer)、保罗·卡斯明(Paul Kasmin)、等放弃参加军械库转而投向Frieze纽约,对于军械库艺博会来说未来的前景并不太明朗。今年大量中国画廊的到来会给军械库艺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但中国的画廊经营者对于这次的纽约之行还是充满了期待,而对于西方的画廊来说,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纽约Chambers Fine Art总监David Clements
99艺术网:对于本届的军械库艺博会,您的感受如何?
David Clements:本届我主要参观了“焦点:中国”部分,感受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这里也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参观的人非常多,同时与很多画廊都是老朋友了,很高兴能够在纽约再见到他们。
99艺术网:除了在纽约的空间之外,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分支机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这几个区域的市场?
David Clements:由于画廊是在纽约建立的,所以纽约的知名度肯定是最高的,除此之外我们进驻北京已经有7年的时间,北京的当代艺术还处在发展阶段,藏家也还处在学习当代艺术知识的阶段,所以我们的重心主要在纽约,中国的空间处在发展壮大的阶段。
99艺术网:刚才你也谈到重点观看了“焦点:中国”部分,您的感受是怎样的?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
David Clements:非常不错,它能让你比较深入地了解某一地区的艺术,看到那里在发生些什么,这也是军械库艺博会力图与其他艺博会拉开距离的地方。
99艺术网:在艺博会现场可以看到,《第二十四号天空》(Sky No. 24)等一系列作品非常受欢迎,除了现场之外,这些作品在网络中也颇受欢迎,能否谈下这次带来的作品?
David Clements:这次展出的作品是由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馆长田霏宇选择的,他非常喜欢赵赵的作品,因此联系到我们希望能把作品收入到“焦点:中国”中,我们很高兴这一决定,但具体呈现的作品是艺术家赵赵自己的选择。
关于纽约Chambers Fine Art
前波画廊是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画廊,在纽约和北京均设有分点。画廊由茅为清先生(Christophe W. Mao)于2000年在纽约成立。他相信在西方建立一家具有权威性的画廊,提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信息和展示空间的重要性,并以十八世纪后期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勋爵 (Sir William Chambers) 的名字为画廊命名,借喻钱伯斯勋爵不仅在建筑设计上独有建树,同时还是首位中国建筑和园林设计观念在西方的重要阐释和推广者。在最初的七年里,前波画廊与吕胜中、洪浩、宋冬和尹秀珍等艺术家合作,举办了他们在美国的首次个展。之后,邱志杰、谭盾、冯梦波等艺术家风格各异的专题展览更为画廊添光增彩。画廊于2009年搬迁至西19街522号,该地区云集众多由世界著名建筑师设计的新建筑,比如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坂茂 (Shigeru Ban)及让·努维尔(Jean Nouvel)等,同时也毗邻由废弃的铁路轨道改建而成的空中花园 (High Line)。十多年已经过去,前波画廊如今已经成为了那些关注中国发展的人们的一个必访之地。
2007年,前波画廊在北京草场地开设了一个新的场地,驻进由著名观念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艾未未设计的新空间。北京前波画廊的建立不仅完善了我们呈现成熟艺术家作品的模式,又增强了我们发掘新起之秀的能力。在将草场地从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村庄改建成主要艺术中心的过程中,艾未未起到了重要得作用。同时他在许多当代建筑项目中也都是中坚力量,例如2004年金华的建筑艺术公园古陶博物馆及目前的Ordos 100项目。前波画廊位于草场地的红房区内,庭院中展示邱志杰、宋冬和尹秀珍及郑国谷的作品,而环绕着庭院的是东西两个大展示空间,及后面一个用于展示录像和装置作品的小空间。如同纽约画廊一样,露天场所被融入进了整个建筑的设计中,为展示装置作品,举办文化、社交活动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