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跟着市场走
经过2009年和2010年的两次展览之后,张明以他的独特的“国籍混搭”风格被人们所熟知,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他收藏方向的好奇。
正如好友杰罗姆·桑斯提出的问题:“我所认识的美国收藏家,一般只收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而我认识的中国收藏家只收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而你是两边跑,你怎么会对两边的作品都有这么强烈的兴趣?”张明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规划。“我收藏的作品差不多30%是亚洲的,包括中国的,剩下70%、60%应该都是国外的,比如欧洲和美国。可以这样说,我不是每天吃中国菜或者是美国菜,我都会吃的,我觉得艺术方面也是一样,当代艺术不会把它分为中国或者是西方这么清楚。”
和很多当代收藏家一样,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张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代艺术的价格在这个岁末再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收藏家来说,价格更是一个敏感的字眼,但张明却有着自己的判断,“我完全不是跟着市场走。我是希望可以立在这个市场,这是个不容易做的事情。”
关于价格问题,他说:“假如说跑得太快我就不玩了,因为每件作品在你心里面都有一个价位,你跑的这么快,我不是去赌博说OK看看会不会再跑上去几十万、几百万,这没意思。因为收藏不是一两年或者三五年,这是一辈子的爱好,所以我时间很多,不用去抢。”
张明的感悟来源于他的观察,2008年之前的两年,他就因为大手笔购进作品而成为很多画廊的VIP。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画廊纷纷打折出售作品,但那些临时进来炒作的投资客见到无利可图,就撤退消失了,而张明仍然在积极购进作品,这让画廊认识到他是一个可以长期信任的客户。“因为每个艺术家你都看了,该买的也都买了,然后他创作的东西又是一样的,只是换一个材质,不同的颜色,大小尺寸变化一点,这个就没意思了。我就是有一段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至2011年的时候逛来逛去都是一样的东西,你去博览会看艺术家好像没有什么新鲜的作品,也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最后就觉得没意思了。但2013年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自己有了突破,恰巧这个方向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所以整个2013年我收藏了很多年轻人的作品,而且这些年轻艺术家的第一个作品非常不好买,因为大家都在抢。包括UCCA的老尤也在买类似的艺术家,我是最近才发现到。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跟他之前完全没有聊过,可是他买的跟我买的都很像,几乎五个里面有四个都是一样的。不过这些艺术家需要我们这些年龄比较大的收藏家去支持他们,我们也会通过这个机会帮他们建立起和美术馆的关系,这个方向现在挺清楚的,所以整个这一年我都在注意这部分。”
身为四个海外非盈利美术馆的董事,张明在先建立私人空间还是努力当好董事之间也做出了自己的平衡。之前他曾经在北京设立了多姆斯空间用来呈现他的收藏,但现在的他却并不急于兴建属于自己的私人美术馆,“我现在觉得做好美术馆的董事要比开私人空间更重要。为什么空间现在不是我考虑的事情?如果你问中国的艺术家,假如说有机会在MoMA做展览还是在张明先生的空间做展览,我想每个人都会选择MoMA。名气是一方面,但是私人美术馆还是带有商业性质的,而公立美术馆不光非盈利,更是国际性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中国的艺术家有机会可以在西方的美术馆舞台上表演。”他对自己的身份界定也十分清晰。“我把生意和艺术完全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不会去用艺术做生意,所以我的生意你们完全看不到,因为这个完全是我个人的,艺术就是艺术。时间方面我现在除了工作,其他时间完全都是在收藏、鉴赏艺术,可以说不是睡觉就是艺术。”
对话张明:
Q:2014年您的第一个活动是什么?
A:1月下旬我在日本和村上隆共同为一位加拿大艺术家休·斯科特-道格拉斯(HughScott-Douglas)举办展览。虽然他只有25岁,但是他代表了现在年轻艺术家火速崛起的现象,年龄这么小就已经跟几个大的西方画廊签约,比如洛杉矶的Blum&Poe,英国的SimonLee。村上隆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他,刚好我也收藏这个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村上隆跟我又认识,因为之前在台北我帮他做评审,他每年都会给年轻艺术家颁一个奖,今年村上隆问我要不要一起合办一个PARTY给这个艺术家。所以说这也是一个活动,但我觉得活动也很重要,因为我去的时候会把西方一大堆的收藏家、策展人都带过去,对艺术家也会有帮助。
Q:年轻艺术家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A:他们能把你生活的环境抓住,变成作品。因为我们“X代人”可能是从1960年到1980年,但现在从1980年到2000年又是一代人,文化不一样,视觉语言也不一样,这些都对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我对他们如何把自己所感受的东西转化成作品很看重,这也反映出今天文化给艺术带来的冲击,一个艺术家如何把视觉上的感受转化成作品其实是最难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艺术家李姝睿,西方的城市和亚洲的城市是不一样的,亚洲的城市灯很多,高架、楼房上全是广告和霓虹灯,但对美国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这边那样灯火辉煌。李姝睿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她的作品就是用抽象的灯光语言来表达的,虽然她今后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但她能把这一点抓住并在作品中反映出来我觉得很难得。
Q:您目前建立私人美术馆的规划是?
A:我现在的年龄还很难谈这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非盈利的美术馆上面,这些年做董事的经验告诉我,一个美术馆有多好,是看收藏多大。所以为什么MoMA是全世界美术馆的老大,因为它的收藏是最纯的。以后我不太可能会把我的收藏全部卖出去,因为这代表着我现在做的事情都白做了,所以我想我会把我的收藏留给女儿,这些年我参与的这几家美术馆都好像我的家人一样,我也很在意他们,所以目前可能不会太着急做自己的私人美术馆。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