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内景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内景
老物件
“源”来是你
开国内私博先河 反复瞧出的感情
天津人爱玩爱收藏,对于马未都当然不会陌生。但对于他的观复博物馆,如果不是跟着导航,怕是很难找到。从首都机场高速北皋出口下来,在喧闹的仿古家具一条街几近断路处,枯藤、老树、昏鸦,围绕在一座并不起眼的建筑旁,只有门前红漆书写的繁体“观复”二字,才表明身份。
但一进门,豁然开朗。一米见方的楷体,一字一眼地书写在一进门的墙上,“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的开篇,陈述着归根即复归于道的道理。听着玄妙,其实说通俗了就是:一个东西,你反复地看,就有了喜爱、研究的意思。这也正是博物馆取名“观复”的用意。
说到私人博物馆,观复谓第二,怕是无人敢称第一。1996年10月政府批准成立、1997年1月18日正式开馆的观复博物馆不花国家一分钱,还能实现盈亏平衡。
虽然展品众多,但观复博物馆却不是靠出卖展品维持收支。6个展馆,已被冠名多个。董事会、理事会和会员制,以及进门参观的50元门票,成为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在博物馆的商品部,文物的周边衍生品也逐渐成为博物馆的资金支柱。不少人办博物馆赔钱,马未都却在杭州、厦门陆续开设分馆,哈尔滨馆也正在筹备。
要说博物馆,肯定有它的镇馆之宝。在观复博物馆里,镇馆之宝可不止一件。5类展品,每个都有一两样让主人爱不释手的宝贝。
一进家具馆,一张紫檀画桌摆放正中。画桌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家具,过去文人无论绘画还是书法,都习惯于站立进行。正规的画桌高度都较一般书桌高些。紫檀画桌由于材料昂贵,历朝历代都被社会重视。尤其是体积硕大的画桌,不仅画家书家喜爱,甚至被许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追捧。此时的紫檀画桌,已成为财富的标志。而这张紫檀大画桌面板宽度达98厘米,是已知紫檀画桌中最宽者。早年为电影《圆明园》导演李翰祥的心爱藏品。李翰祥导演视若拱璧,临终前一日托付于馆主。于情于物,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
再往里走,右手边的一组展品颇似太和殿内御座前的布置。无论是西番莲纹八方香几,还是五屏风象首腿宝座,都没有座前这一对七重檐宝塔来得珍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浮屠是梵语,意思就是塔。七级浮屠就是七重檐宝塔。此对紫檀七重檐宝塔,八面玲珑,共设四十八位佛龛,原置佛像四十八尊,为乾隆盛世宫廷所造。工艺之精绝,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塔檐呈弧形下滑上翘,没有极高手艺很难完成。
此塔原置清宫何处,目前尚无从查考。但有一点可以证实,清乾隆的母亲一生笃信佛教,清乾隆帝又是孝子,为母常做佛事,为母造塔也合情合理。可惜这塔早年漂洋过海,在英国漂泊百年以上。2003年冬,辗转漂泊的国之重宝惊现苏富比香港三十周年拍卖会,马未都以350万元拍得。当时参拍的各国藏家都不看好它,该塔一被买下后,藏家们又都后悔,提出愿以更高的价钱收购。
古代工匠在家具制作中常常显示出高超的手艺,尤其是清大内造办处的工匠,穷极工巧,极尽能事。锦地拼面的画桌就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奢华。整个桌面用了大约五千块细碎小木拼成,以万字锦隐喻幸福延绵不断,每个部件都以榫铆相接,而不是随意粘贴了事。这种锦地拼面的工艺,除故宫尚存几十件外,流出故宫的目前只发现这一件,原藏于北京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当时主人名叫那桐,是慈禧太后的亲戚。那桐曾任清政府外务部尚书侍郎、内务府大臣等职,是显赫一时的人物。
陶瓷馆内的粉彩瓷瓶,在清乾隆一朝同类品中属罕见。粉彩作为陶瓷的主要品种,最后一个登上历史舞台。清康熙晚期,清朝的江山已呈稳固气象,景德镇的窑工们奉迎统治者,创烧出了一代风华的粉彩。历经清雍正一朝的发扬光大,到清乾隆时粉彩已是妩媚多姿,成为陶瓷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展品器身呈六瓣,以纬线分割,肩与颈部的对应如意纹凸起,丰满盈目。尤其是粉彩的表现,把芙蓉的妩媚、莲花的娇柔、牡丹的丰腴、菊花的清高、梅花的冷艳、石榴花的亮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古人两千年前都睡在地上,没有床的概念。汉唐之际,古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费劲把床渐渐造了出来,但夜晚睡觉用架子床,午睡小憩用罗汉床,分得很清楚,一点儿不能乱来。展馆中展出的百宝嵌罗汉床,奇特之处就在于床围子上镶嵌了各式各样的宝贝。这种百宝嵌的发明者姓周,故也称之为周制。用螺钿、松石、珊瑚、象牙、寿山石、朱砂等值钱的材料,镶嵌各种图案是晚明最流行的奢侈品。明万历宰相严嵩被抄家时,罪名之一就是有这种嵌百宝的龙纹罗汉床,惹得龙颜大怒,为此丢了性命。
独门推荐
含西岭、泊东吴 门窗馆里门道多
说到观复博物馆,很多人都会先去陶瓷馆、家具馆一探究竟。其实在参观完家具馆,千万别错过上二楼。这里的门窗馆,集合的都是古代匠人们的巧思,讲的都是文化二字。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是唯一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在秦汉、唐宋、明清出现过三次高潮,但仅就门窗而言,明清时期成就最高。无需窗帘,只靠着这一扇门窗与光线的变化,就能做到早晚昏暗,午间明媚的变化。
仔细瞧瞧,每一扇的门窗都有不同之处。展品中绝大部分为江南制造,小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产品。最绝妙的就是江南地区的作品,代表着明清时期民居内檐装修的最高标准。最常见的就是“一根藤”式样的花样。这种花样又叫“扯不断”,无论从图案的任何一点起始,按照图样都能不间断地重回原点。
门窗馆内最叹为观止的展品,莫过于这组18扇的“三国演义”博古纹格扇门。长3.43米,高0.65米,利用浮雕的形式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体现在腰板、裙板上。“捉放曹”、“三顾茅庐”、“凤仪亭”等等,有的腰板、裙板上都有,有的只有一个。细致的雕工、生动的形象,拿起旁边的放大镜仔细观摩,连图画中扶廊上的镂空都清晰可见。
小洋楼里穿越回百年前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天津的五大道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其汇聚着英、法、意、德等各式小洋楼1600多幢,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形式多样,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建筑风格。而五大道历史博物馆位于民园大楼的半地下室内。
民园大楼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高级公寓,不少名人曾在这里住过。200平方米的展馆,馆长刘春芬巧妙分割地将其成9个展厅,百年前豪邸的内部场景,书房、餐厅甚至后花园一应俱全。五大道历史博物馆重现了百余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包括当时的床椅桌凳,精致漂亮的雕饰,名贵的柚木条案,摆放整齐的老杂志,安静的壁炉,具有百年历史的钢琴以及上面摆放的老照片。屋里手摇式的唱机,现在仍然可以播放美妙的音乐。写字台上的书仍保持着当年的样子。老日历重现百年前租界内的精致生活。甚至馆内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放映室,里面的电影播放机在当时还是少数人消遣的玩意儿。
虽然馆内地方不大,但是展厅却布置得错落有致,尽可能地给参观者展现当年天津五大道的异国风貌。每一个展厅都有讲解人员负责解说,讲解细致周到。这里幽雅、别致、安静的风貌,会让游览者有种远离喧闹的浮华世界,穿越到安静的百年之前的感觉。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