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徽墨——明月梅花是前身
0条评论 2014-03-20 11:02: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林畹

墨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注重实用性,观赏墨则注重形状、色彩和装潢。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融于一体。

自宋以后,名墨就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赏玩品。这种藏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这一时期,墨的装饰图案也是千变万化。

“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这是古墨收藏圈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历来书画艺术大师对墨的要求都很高,如国画大师黄宾虹对墨更是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据了解,因民国时期墨质不佳,黄宾虹不得不请其父亲开制墨坊制墨。而国画大师李可染也曾苦于佳墨难得,而用自己的作品与人交换清早期的残墨来使用。墨对艺术家来说尤为重要,好墨创作出来的作品和墨汁有很大的区别。好墨坏墨的区别,随着年代推移就会显现。现在看到的古画,历经数百年,哪怕纸张已开裂,但墨依旧不褪色。而现代书画作品,短短几十年,却往往因为用墨不佳影响了品相。

古墨依其作用分成御墨、贡墨、自制墨、珍玩墨、普通书写用墨、礼品墨、药墨七类。

墨从制作原料划分,有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选烟墨、特烟墨等。油烟墨质地坚实、细腻、耐磨、色泽乌黑发亮,但用胶量较重。松烟墨的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从质地来说,就能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时常黏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

古墨佳品墨质坚如玉石,表面起丝丝发纹,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手掂沉重。

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墨是消耗品,极易损坏,存世数量有限,因此,古墨收藏难度很大。古墨的制作工艺复杂,多用松烟、油烟、漆烟,后来加入了珍珠、玉屑、犀角、牛黄、麝香等名贵珍稀药材,经千捣万杵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我因自幼习书画,所以对文房珍玩也多有收藏。徽墨的品名亦甚是雅致,多年笔砚相伴,陆续收藏有“天开文运”“墨宝”“千秋光”“吉兆图”“紫玉光”“茶墨”“天保九如”等诸多上佳墨品。其中,最喜欢的是这匣胡开文制“晚学斋宝用前身写照”徽墨。

收藏的奇妙,在于缘分。有缘相遇重要,有分相守,更重要。遐想在千百年时间的洪流中,恒河沙数般万千众生之间,一瞬间,人与物恰好的相对,完全出乎意料的美好。

记得十多年前的寒假,画了多日梅花的我,带着几幅梅花图到琉璃厂装裱画作,在画店挑选好装裱的绢素搭配,便踱进旁边的文物店。无意中,看到这匣墨,一瞬间,愣住了,细细看墨上,那小小的楚楚动人的一弯月,大朵仿佛含香的梅花,巧妙的构图,与我心里明月梅花的画境何其相似,而恰好,是我未曾画出的意境。墨上的字“前身写照”,想起,这源于清代画家金农题梅花的诗句“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在心里感悟着这句诗,我想,要画好梅花,透彻的感知其清意、清姿、清寒,解其风神,化其风骨,方能画出其神韵。正所谓“忘其形,得其神。”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很珍惜遇到的缘分收藏了这匣

徽墨。整个寒假,我认真观察梅花的一瓣一姿,画了很多张写生,也临摹了无数张古往今来的梅花图。画意的启发,远远大于考证其墨的价值。

源于对历代梅花典故诗词画意的喜爱,因缘相续,才得遇此墨。想起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谢枋得“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可得明月梅花凝于一墨,会心一笑。

我收藏笔墨纸砚,主要用来创作,偶得传世珍品,亦随缘而已。去年的冬至,我特意研磨这匣“晚学斋宝用前身写照明月梅花墨”画了《九九消寒图》,花瓣盈盈,佳墨浓淡合宜,亦为应景。一方松烟墨,在砚中,用心研磨,融入笔画,绘作山川花卉,深浅浓淡之间,仿佛与自然相映。当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味浓缩为一方墨,托于掌中时,可启发执笔书画文人的几许诗兴?

我想,这也许就是古典文房珍玩的雅致所在了。小小一方墨,蕴涵着关于古往今来的人文思考,启发着天地自然之道的相通经纬。

青年藏家黄青慧:国际汉诗协会理事,已出版散文集《洞仙歌》《白露泠泠之晨》《凤簪恩深:文房珍玩的古典情怀》剧作集《明月梅花一梦》。

现在喜欢紫砂壶的藏友众多,一些经典壶型不能不知,在此我们为藏友介绍两款比较著名的紫砂壶——

鹧鸪提梁壶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

因鹧鸪这种鸟的叫声听起来就像“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在“鹧鸪提梁壶”的底上顾景舟先生留下了这样的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赖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舟记,时年六十有九。

顾老晚婚,近五十才与比他小十一岁的徐义宝结婚,仅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徐患鼻咽癌,越过这个鬼门关几乎无望,顾景舟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仿佛听到了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凄惶叫声,从而在这只外形仿鹧鸪鸟的壶身上寄托自己泣血哀号。

收藏宝典

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笔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境及在怡情自得中对人生的思索。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