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先生
99艺术网: 您如何看待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
董国强:我认为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只能表现出价值评估的大概情况,无法细化。比如估量齐白石的作品是多少钱一平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题材不同、内容不同,价格也会不同。而什么样的东西最好估价?在我看来,数量越多的东西越好估价,唯一性越强的东西越难估价。还拿齐白石的作品举例,齐白石画虾最出名也最多,这类型的作品就比较容易估价,齐白石画的一只苍蝇就不容易估价,因为这个作品有唯一性,唯一性关键还在于谁喜欢他画的苍蝇。所以说,对艺术品进行估价需要了解——艺术品的价格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品不同于工业产品,一个iphone5手机,它的市场价格是5000元,你如果花了8000元购买,肯定会不好意思告诉人家我多花了3000元是被人坑了。但艺术品却不同,一张画大家都认为值50万元,有人花80万买却可以和人炫耀?这是因为艺术品有它的主观性,所以艺术品评估体系,我认为只能是一个粗线条、框架性的,很难细化也很难客观。
99艺术网:没法做得很精确。
董国强:其实这个估价更多的是来自经验,如同拍卖行征集一样。当征集到一件作品,我们要和藏家谈价格,客人要求100万,我们希望它是50万元,这50万元的估价是根据过去拍卖同类作品的经验得出的,也不敢说是100%的。此外,一件作品,艺术家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个艺术家95岁画的比80岁画的贵很多倍,80岁画的可能卖30万元、50万元,95元岁画的可能卖到500万元。我在大学期间学的就是统计,所以我认为用统计学或者线性代数这些方法对艺术品进行估量只能是起一个参考作用,不能完全地成为规范。
99艺术网:您刚才谈到国际拍卖行进入中国市场会有一定的优势,中国拍卖行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现在面临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做哪些调整?
董国强:首先,拍卖行要保证能够吸引到市场最基本的群体——买家群体。也就是说,买家群体对拍卖公司的忠诚度(忠诚度就是你到哪里去拍,买家都跟着去),这是最重要的。现今,拍卖公司卖得好,影响力自然就大,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送拍。比如保利、嘉德是排在前两位的拍卖公司,他们有很多的忠诚客户。它们在香港举办拍卖,忠诚的客户是不是能够跟着到香港去参与拍卖,这决定着拍卖公司的影响力能否转移到香港。拍卖公司核心客户的忠诚度,也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一方面。
第二点就是国内拍卖行能否得到海外的同行、收藏界的认可。拍卖行既然身在市场当中,就与感情无关——只要是拍的比别家好,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愿意把好东西拿来。匡时成功拍卖“过云楼”藏书以后,有很多人给我们送拍古籍,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我认为国内的拍卖公司走向海外,目前最大问题在于国内的拍卖历史比较短,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形成与海外拍卖公司竞争的实力。
99艺术网:匡时之后几年有没有国际化的规划?
董国强:近两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处在一个调整的状态,从匡时来讲,我觉得出走海外时机还不够成熟。虽然香港匡时早就成立了,除了举办过一次瓷杂的拍卖外,还没有举办过综合性的拍卖,所以还需要等待时机。
99艺术网:谢谢!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