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仿成化斗彩官窑碗
2002年,梁晓新有一件7.5公分高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小水埕,“满身开冰片纹,局部吸了烟,品相实在是糟糕”,落款是:大明宣德年制。
这件小水埕实在不好看,所以没犹豫,他就卖给一位朋友,价格是28万元。
那位朋友用超声波和微波震动的技术手段把小水埕彻底地清洗了一次,冰片纹里陈年的吸着物被清理干净,再封上冰片口,请了个高水平的摄影师拍好照片,送去拍卖会。
200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这件小水埕拍出72万元港币。
“72万元和28万元,漏了将近50万元。”梁晓新感叹。
但故事到这还远没结束: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这件小水埕再次现身,估价80万元,成交价101万元。
2007年,成交价格201万元。2008年,这件宣德青花水埕估价已经高达400万~600万元。
从28万元到600万元,这件小水埕不断暴涨的身价其实是古玩市场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藏品的来来去去,捡漏儿或“卖漏”在古玩圈里很平常,这样的经历已经把梁晓新磨炼得宠辱不惊,在价格的起伏变动中,他更关注的是藏品本身所蕴涵的美和历经的那些悲欢离合。
在收藏圈内,梁晓新也算世家,父亲精于鉴赏明清官窑,家中的藏品数量和价值没法估计,明清官窑类的硬通货实在不少。
在所有藏品中,梁晓新最珍爱的是一对雍正仿成化斗彩官窑碗,这对碗梁家得来不易。
上世纪90年代,梁老爷子从上海的一个老户人家中淘来一只雍正仿成化斗彩官窑碗,很精美。这类碗应该是成对的,多方打听,另一只却始终不知去向。
十多年后,在一次拍卖会上,梁晓新发现了另一只雍正仿成化斗彩官窑碗,经过仔细鉴别,断定这只和他家那只应该就是一对,于是果断买下。雍正仿成化斗彩官窑碗存世极少,目前所知仅存两对,另外一对曾经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露过面。有过以前的教训,梁晓新不会“卖漏”这对珍品。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