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即将于2014年5月15日至5月1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届时,来自39个国家及地区、合共245间顶级艺廊将参与到这一盛会。不但如此,大会更与香港艺术中心合作,首次推出“光映现场”(Film)专区,并请来李振华担任策展人。今年在影像业发达的香港,设立“ 光映现场”无疑是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主办方更是希望“光影现场”能延续巴塞尔迈阿密海滩的电影项目的成功。特此99艺术网采访了本届“光影现场”专区的策展人李振华,来聊聊策展背后的事。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光映现场”(Film)专区策展人 李振华 (摄影:MUTO)
99艺术网:香港巴塞尔中将要举办的“ 光映现场”部分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的电影项目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有什么亮点?
李振华:我想每个地点,有其具体的在地性和具体的文化问题,尤其香港巴塞尔博览会所专注的亚洲画廊,这将带来非常不一样的内容和文化特征。
99艺术网:作为“ 光映现场”部分的策展人,您的策展理念是什么?
李振华:我希望策展能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而不是脱离或是凌驾于艺术创造之上,因为我相信策展和艺术实践是一种共生和共同成长的关系,尤其策展在很多方面需要满足的是对公众的传达,以及如何理解艺术创作这一根本的问题。策展的理念,在这里应该变成策展是如何理解艺术,以及艺术是如何传达的。
99艺术网:实验影像,独立电影,影像艺术,经常混淆这些概念,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
李振华:这个区别在于称呼基于时间的艺术的方法和其来源,如我们讨论实验影像,那么实验的来源和针对性就很关键,而独立电影所强调的身份或是制作上的姿态,就是另外一个问题,还有影像艺术自身也存在的矛盾——电影和录像,这两个媒介的关系也不是很一致的。三个说法都有其跨越和融合的地方,但所指涉的文化倾向和态度,却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99艺术网:我们如何理解新媒体艺术?如何跟影像艺术(录像艺术)区分?
李振华:如何理解,也许应该变成如何发现,新媒体艺术可以说是一个最不稳定的概念,因为一旦存在就失却了“新”,新媒体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被理解的概念和具体物件,新媒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并指向未来的行动和尝试。而如果我们希望理解新媒体存在的历史关系,这倒是可以帮助人理解新媒体在一个过去的时间中的状态,如60年代初期新媒体如何?这样可以不混淆新媒体的概念,同时为新媒体的发展和延承提供一种时间上的联系,这都是帮助理解的。影像、录像艺术可以被归为新媒体艺术的一个时间的阶段,在今天也许就叫影像或是录像艺术,可能更纯粹,更容易理解。
99艺术网:新媒体艺术同样能通过叙事方式、镜头语言为观众带来疑问或是愉悦感。新媒体艺术跟影院放映的电影有什么不同?
李振华:新媒体艺术不一定叙事,尤其是:生物艺术、机器人艺术和涉及到其他科学领域的尝试,都不具有叙事的特征,也不一定有镜头的语言。可以这并不意味着,新媒体艺术不能共享某种人所共有的经验和感受。
99艺术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媒介(很多年来影像艺术都是中国及亚洲艺术家重要的艺术媒介),其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振华:我们应该超越亚洲这个局限看今天的影像艺术,无论中外,都存在着倾向上的主流文化现象,也有很多艺术家在尝试影像艺术和公共生活的关系,影像艺术和个人的关系等。我更希望影像艺术所带来的截取的客观状态,以及至今无法完全分开的人类活动和影像记录的文化联系。
99艺术网: 绘画作品有具象、抽象之分,且容易欣赏。我们又该如何欣赏影像艺术这一融合了声、光、电、甚至是时间的艺术?
李振华:我想追问每个观看的人感受到了什么?这与具象和抽象是一致的,往往一幅具体绘画的画面,也无法还原当时的语境关系。而影像艺术在表达上有着更多的信息和更直接的互动,因为是基于时间的艺术,所以也就更能唤起人这个基于时间的动物的共鸣。
99艺术网:在做一件新作品之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是否会涉及文本、场地、道具等等?
李振华:我不是拍摄者,我想每个拍摄者准备的东西都不一样。如阿巴斯所说:‘如果我有摄影机,我就拍摄电影,如果我有照相机,我就拍摄图片,如果我只有一支笔,那么我就写诗歌。’
99艺术网:通过观看和体验影像艺术,完成对科技、艺术和社会的认识。您如何看新媒体艺术在传媒、传播方面作用?
李振华:这个就是马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任何基于时间和媒介的艺术形式,都有着传播的特征,尤其是基于多媒介的影像艺术,具体传播上有什么作用,那么要看传播的平台和扩展深度,以及某种文化现象的传播,可能与社会热点交集的产生作用。
99艺术网:作为策展人、艺术家、制作人,您今年在展览方面、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李振华:做好每件事情,力求完美,不辜负委托者和合作者的期望就好。
编辑:李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