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藏繁昌窑影青釉注子温碗鉴藏
0条评论
2014-04-09 10:22:35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刘东
繁昌窑的产品广泛出土于安徽沿江各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掘、征集入藏安徽省博物馆(现安徽博物院)的繁昌窑瓷器多达数百件,其中被鉴定为一、二、三级文物的有43件。
繁昌窑影青釉注子温碗(见图),通高21厘米,注子口径4厘米,底径7.6厘米,温碗高10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0厘米。1984年繁昌县城西五十万伏电站工地发掘。全器由温碗、注子和盖三部分组成,温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莲分十瓣,自下向上合成深腹大碗;注子直颈小口,溜肩,鼓腹,圈足,前置上扬的细流,后置高卷的曲柄;盖外套于注子口上,盖中部折肩内收,盖顶饰宝珠顶。整器通体施影青釉,釉色纯正莹润,玉洁冰清。
注子又名执壶,盛酒器,隋唐时期即已十分流行。五代以后,人们常将注子与温碗配合使用,注子盛酒,置于温碗中,再在温碗内加入热水,以起到温酒的效果。五代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描摹的是南唐官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图中出现了三件与之完全相像的影青釉注子温碗,而繁昌古属宣州,很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宣州窑”,这里在五代时期隶属南唐,因此很多学者相信《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的影青瓷正是繁昌窑的产品。
遗存至今的影青釉注子温碗多为景德镇窑产品,像这样保存完整、造型精美、釉色纯正的繁昌窑影青釉注子温碗实属罕见。
繁昌窑影青釉釉色大多青白中泛黄,感觉上略逊景德镇窑影青釉瓷一筹。早期为五代时期产品,釉色偏白,接近于白瓷,可能是早期受北方白瓷影响,是仿造白瓷烧造的产品。而中期以后,釉色趋向于青白釉,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繁昌窑是在北方白瓷基础上,结合本地瓷土特点,创烧出青白瓷的。
从装饰工艺角度说,繁昌窑影青瓷虽器型规整,但除少数精品外,大多不采用刻划花、剔花、镂雕等工艺,显得较为古朴。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