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于中间美术馆开幕
0条评论 2014-05-27 14:38: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到场嘉宾

到场嘉宾

2014年5月24日下午15时,“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研究展在中间美术馆开幕。“背后的故事”是徐冰自2004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最早于柏林国家东亚博物馆展出,此后在国内许多美术馆的邀请之下,徐冰陆续在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MassMoca等美术馆创作了不同的“背后的故事”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在展览结束后就拆除了,所以很多观众并未见过真正的作品。本次研究所展出的“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是此系列在规模、概念和手法上一次新的推进,同时配合展出了该有关系列作品自2004年至今的历史文献,使观众在深入了解这件在世界各地备受喜爱的系列作品的同时,感受艺术家独特的智慧与艺术手法。

徐冰在开幕式说道与中间美术馆结缘的原因,对于选择中间美术馆来举办此次展览,其一是因为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处于海淀区,众所周知,海淀区是著名的大学区,文化氛围浓郁,这就具备了展览所需的良好的文化背景。其二是中间美术馆的内部结构,偌大的展览空间为本次展览提供给了必要的展览环境,充足的展览时间也为公共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所以,本次活动不仅旨在创造徐冰在国内的展览机会,更多的是以教育的形式,让大众接受和感悟艺术。

“背后的故事”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呈现为一体两面,从正面看,透过半透明玻璃,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惟妙惟肖的中国山水画,可以欣赏到典型的中国画的笔法和韵味,然而,当观众的目光不再逗留于这些表象之间,而是转向作品的背面,他们会发现原来这幅山水画是用干枯、麻丝、纸张、编织袋等看似平常的现成物所构成的。在此,艺术家延续了在他的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和美学的兴趣与探讨。

“背后的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户商家在机场转机时,看到毛玻璃后面盆栽植物的影子,这让他想起郑板桥“依竹影画竹”的典故。郑板桥在《画竹》中写道,“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凡是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又将这些领悟总结为画理,“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竹影与竹之辩,似乎触碰到中国画的核心,使整个中国画及其思维方法的历史一下从死角里复活起来。有趣的是,这个关于灵感启发的故事同时揭示了日后“背后的故事”创作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材料转化、光的绘画、中国山水画的精神。

徐冰签名

徐冰签名

从“天书”开始,徐冰以语言文字类的作品闻名于世,“背后的故事”系列创作则离开纯语言文字的的领域,借鉴西方艺术史上“现成物”的手法。现成物(Ready-made)的概念始于19世纪20年代的达达主义者和社尚,一般是指对生活中的现成物品再利用,通过转变其语境、形式或材料特性来生成新的意义。徐冰很早就对现成物感兴趣,在他的早期作品《Wu街》(WuStreet,1993)中,曾使用纽约东村5街垃圾箱边拾来的油画作为媒材,在他的接下来的作品中也不断尝试,呈现出另一条阐释其作品的主要脉络。他的装置作品《凤凰》(Phenix,2007-2010)中,采用了从建筑工地回收的废料,与“背后的故事”中的树枝、麻丝一样,安全帽、铁锹等被遗弃的现成物经艺术家重组赋予了新生。最近的大型装置作品《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TravellingtotheUtopianVillage,2013)则将中国山石、植物等材料转化为中国山水画的不同元素,艺术家好像用山石和植物在作画。经过艺术家的转化,这些材料在保留了物质性的同时具有符号功能,一根树枝可以代表一棵树,一块石头可以代表一座山。

另一方面,艺术家认为“背后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光的绘画”。“背后的故事”所呈现的画面是通过对光的调配所构成的,他发现光对画面和意境的表现,比任何颜料调出来的笔触都要丰富和细嫩,这是光的绘画存在的理由。然而,这种“光的绘画”不太适合表现色彩和明暗层次基础的西方绘画,却可以表现以想象为主的中国画。这给我们提示了东西方绘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新的思考点。“背后的故事”并未用墨色和笔法完成的中国画,却在中国画的特征和原理层面,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成功的重构出中国绘画的精神,这打破了人们对中国画的既有认知,它告诉我们,中国山水画的实质并非那些流传下来的物化的墨色与笔法,而只可存在于活生生的精神交流瞬间,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亦是如此。

袁运甫夫妇

袁运甫夫妇

综上所述,本研究展分为三部分,一层主要展出“背后的故事”编年史,呈现从2004年至今与中国画的历史不断展开的对话,以及该系列作品本身的演进。二层是以互动区为主,观众可亲自动手体验到关于“光的绘画”的三堂课,同时播放“背后的故事”制作过程的延时摄影影片,三层展出“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这件大型作品,并陈列《富春山居图》的原件复制件,以及被乾隆皇帝误认为是原件的仿品的复制件。这两件真伪“富春山居图”,与“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同时展现,使中国传统中的“拷贝”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挪用”手法构成一种参照,启发人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深层关系。此外三层还播放出探索频道(DiscoveryChannel)拍摄的徐冰纪录片,这是探索频道首次拍摄艺术家特辑《华人艺术纪(Chineseness)》中的一部,试图以更全面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徐冰及其丰富的艺术世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9日。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