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612 清乾隆 胭脂红地珐琅彩梅枝纹碗(直径 8.0cm)
Lot612 清乾隆 胭脂红地珐琅彩梅枝纹碗(直径 8.0cm)
Lot627 明宣德 蓝釉堆白云龙纹盘(直径14.5cm)
Lot627 明宣德 蓝釉堆白云龙纹盘(直径14.5cm)
Lot610 清嘉庆 金地粉彩八吉祥宝相花纹龙嘴贲巴壶(高 20.0cm)
Lot532 清乾隆 青白玉雕宝鸭穿莲摆件(长11.5cm)
Lot579 清乾隆 黄奇楠雕灵芝蝠纹笔添(长 12.5cm 重量 64.0g)
Lot599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暖砚匣(长 21.2cm 宽 14.5cm 高15.8cm)
Lot662 明以前 千年一线药师珠项链(长80.0cm)
泓盛2014春拍“胜上春台-瓷器工艺品”专场立足于古代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呼求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们一同澄怀游心。
纵观本场拍品单色釉钴蓝历久,成功烧制造就青花瓷业异军突起,明清时期,彩瓷愈步入佳境,然而它们均未影响颜色釉瓷之渐进纯熟。亦可言,若以宋代颜色釉为顶峰的高古色釉瓷占尽“纯朴”,那么元明清三代颜色釉瓷,则因工匠对釉料配方、烧成条件及施釉技法的精进掌握与创新而更得“佳境”。釉上彩瓷中珐琅彩、粉彩呈色斑斓,尽显皇家风范。值得一提的是珐琅彩瓷登峰造极,此次专场即将置列明清珐琅彩精品,相形比较。青花釉里红是瓷类中的经典品种,更有重器亮相。此外杂艺献技,可谓种类繁多,明清瓷器、玉器、古珠饰件、竹木雕、文房、漆器、金铜佛像、铜炉、鼻烟壶等,质地精良,工艺精湛,令人眼花缭乱。
敞口,弧腹,圈足,底部“乾隆年制”四字二行蓝料楷书款,蓝料双方框周围。碗内松石绿釉地内敛柔润,碗外胭脂红地深邃。胭脂红又称金红、洋红等,是一种以金为发色剂,在800-850℃的低温中焙烤得到的釉色,于康熙年间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开始于瓷器上使用,至雍正、乾隆时期已为广泛。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胭脂红的呈色,若于釉中掺入约万分之二的金即可得到较为浓艳的胭脂色,而掺入万分之一的金,即呈浅粉红色。胭脂红釉的呈色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此胭脂红发色深邃,光彩熠熠。胭脂红地上,珐琅绘饰梅花,梅花沉褐枝干曲折,五瓣花叶娇柔,朵花内中,均以轻薄绿彩晕染,黄彩于上点蕊,蕊心凸起立体,尤为精致。整观,此碗形制精巧,胎体轻薄,珐琅彩绘工甚妙,胭脂红地填饰缜密,谓为天工美质。
此碗纹样乾隆时期不多见,而雍正时期流行,可以说是代表了清早期皇家的审美趋向,充满了皇家气息。对比大量乾隆与雍正朝的梅枝纹器件的图录资料,略有不同,可参见台北故宫藏雍正碗、碟两件“故瓷17688/列-228,故瓷17011/列-473”,其一雍正类器物内多透明白釉,而此碗内施低温松石绿釉呈色柔润,属罕见,不归入日常用瓷,多为观赏把玩陈设之用。其二口沿处饰金边,装饰性浓厚,而雍正此类器物仅仅外施胭脂红地,但未能及口沿处,无描金。其三此乾隆碗在画法上梅枝强调勾边,枝干肌理效果刚毅不似雍正类器物枝干柔美写意。此碗蕊心点缀在花朵中而雍正类器物蕊心有点缀在红地上。较雍正类器物相似之处颇多,略有不同。与同时期乾隆类器物特点相同,蓝料款识相同。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敞口,弧腹,圈足,底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青花双圈周围。盘通体施蓝釉,近口沿处釉水熔融垂流,微露胎白,显得轻薄明朗。外壁堆塑五爪双龙同向驱逐,蛟龙劲角坚鳞,浮云周流衬其威严神武之貌。盘心弦圈围边,堆贴壬字形云纹,三朵勾连,呈“品”字排列。足内施透明釉。此盘,形制规正,特征典型,釉色结合堆白手法,胎质细腻洁白,蓝釉莹润高雅,整体装点,风格别致,保存完整。明代宣德蓝釉又称为“霁蓝”、“霁青”、“积蓝”等,名称繁多,实为一物。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曰:“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宣德时期蓝釉烧造技术娴熟,釉质光润,色泽纯正如宝石蓝艳丽,又称为“宝石蓝”,故被后人推为宣德年间三大色釉品种之一。
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底部“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刻款。通体以金彩为地,呈色富贵,腹部以缠枝莲托八宝纹为主题纹饰,流与壶身相接处饰以红彩龙首,绘工精细,生动传神。全器彩釉饱满,金彩保存完好,制作考究,为御窑厂烧制之精品。
贲巴壶原为藏传佛教的佛事活动中用的净水瓶。瓷质贲巴壶最早是从清代康熙时期开始制作,流行于嘉庆时期,是皇家为其所属寺庙及西藏寺庙定烧的法器。清代皇家信仰佛教,景德镇的御窑厂大量生产了各种瓷质的佛教用具,如七珍、八宝、贲巴壶等,除了作为宫中佛堂的法器外,也用来供朝廷赐给西藏地区的佛教寺院。乾隆、嘉庆时期,贲巴壶也是皇帝向内地寺庙的进献之物。文献曾记载,乾隆皇帝祭祀泰山岱庙时,就曾进献过贲巴壶。所以贲巴壶乃稀有少见之物,值得收藏。
此摆件,青白玉温润,包浆均匀。整器充分运用圆雕及阴线刻等技法,雕制宝鸭穿莲之形,展身俯卧,泛波而游,如有风动,游弋于池塘之中,制作工艺精良,砌磨平整,色泽纯美,葆光内蕴。宝鸭造型颇具古趣,嘴喙平直线条,与鸭身圆转流畅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盛开的莲花置于其胸部,枝叶婉转,衔于口部。除刻画细致的翅膀翎羽,又于尾部刻回纹为饰,别具新意。观整,做工精致细腻,适于把玩,为宫廷造办处所制,具有典型乾隆玉器风格,是工形用料的完美统一。宝鸭穿莲题材明清时常见,或作双鸭穿莲,卧鸭衔穗等,意趣不外乎三:一是文人“玉池春水”之闲情逸趣,二是夫妻平安、和谐之喻,三是一甲一名之祝,鸭即甲,鸣谐名,高中榜首之谓。来源:2011年9月15日 纽约佳士得 “清乾隆 青白玉鸭衔莲花摆件” Lot1429
此笔添黄奇楠木雕灵芝蝙蝠纹。浮云缭绕,浅腹雕刻,双蝠振翅,婉转盘旋,云雾朵朵,升腾起伏,池塘栖息,又有幽幽丝竹,磐石底托,隙见灵芝。细观,双目于首,身侧鼓突,似如意翅,与云朵相应,层层雕铸,如意云,竹枝,设计形象,自然妙趣。整器雕刻技法纯熟,欲见落刀轻重有度,勾划曲线流畅,以黄奇楠木色质塑整形,香味留香时间要比普通沉香浓艳许多。沉香是高级香材,最高等级的沉香就是奇楠,奇楠香味较之普通沉香而言更具有穿透性,而且多数在常温下就可以闻到一种可以深入肺腑的有穿透力的香味。
盖、体组成。暖砚匣铜胎,鎏金。深腹,子母口盖,下承錾花座,长方形状,底凸起双龙,长方框内镌刻阳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四壁以宝蓝色为地,饰以正面跃龙,辅以五彩如意云,底边饰江崖海水纹,盖壁饰西番莲花。此铜胎暖砚盒造型敦实,纹饰恢宏,铜胎规矩,色泽纯正,金碧辉煌,应是宫内书案上的文具之一,乾隆时期珐琅作之精品。匣内原有一屉,屉内置端砚,屉下在寒冬时可放热水或炭火余灰,以防墨汁凝固,因而得名。此器应为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造,清宫档案也清楚地记载乾隆皇帝由起样、纹饰审查至制造过程的参与。
药师珠61颗,间隔珊瑚珠。最大颗直径18毫米,色泽素静幽深。药师珠,属缠丝玛瑙类,为天珠群族的一种。圆珠形,中间有一白色条纹,为天然形成,底色以黑色或深褐色为宜,两色清晰且分明者则尤为难得。因早期藏药师常携于身而得名,后被佛教弟子持为念珠修持药师法门,达到心神合一的效果,方可所求愿满。药师珠也是一种吉祥物,且具有贸易及避邪作用。
此期泓盛“胜上春台-瓷器工艺品”专场,唯望与各位赏藏家携手纵身古代工艺品中,品精工之珍馐!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