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聂危谷担任南京国际美术展评审委员
0条评论 2014-07-09 17:29: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近日,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秘书长黄炳良向海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通报了美展作品征集成果:近20个国家和地区4507名艺术家20087件应征作品开创中国美术展之最。随即,美展全面进入专业评审、策展和布展阶段。此次美展评委会团队囊括了诸多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得到权威美术家协会和画院系统的支持,其中就有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副院长聂危谷先生。

聂危谷1957年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画与中国美术史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研究员。致力于中国画革新30年,于古今中外经典艺术兼收并蓄并承林风眠中西融合新传统文脉;将中国草书与西方色彩融为一体,将东西方人文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象升华为心灵意象加以表现;使其彩墨画产生了合笔调与色调为一体,体现情调与格调的重彩大写意风范,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艺术特质。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广为海内外收藏;并于2008、2012年两次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聂危谷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作思路:“文人士大夫‘尚墨轻色’观念把持了中国艺术千年话语权,导致中国画长期‘贫血’,丧失丹青记忆,酿成集体‘色盲’无意识。而今面对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不仅水墨失语,振兴丹青也难以奏效。”因此,他将西方印象派捕捉自然光色的敏感,化为伴随心境自主调剂的色阶,变客观描色为主观写色,由摹仿转向抒情。臻于这样的境界,印象派色彩就不再是属于西方绘画的专利,而是被他不露痕迹地溶化为中国画的语言。

聂危谷以全新的艺术理念、全新的审美视角、全新的表现手段开创了全新的独特面貌。20世纪以来西学东渐,中西绘画优长互补提升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在继承古法的同时,现代中国画家尝试了诸多古人未曾想见的画法,但留给当今中国画家再探索的空间仍然不小。聂危谷善以瞬间感受把握整体视觉印象,统领纷繁的建筑结构与雕缋满眼的纹饰,并巧妙利用生宣纸遇墨渗化之氤氲与积色之硬痕,表现出既有婉约朦胧韵致,又有坚韧阳刚骨力的墨色趣味,生成了刚柔相济的视觉效应,恰到好处地为东西方建筑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美。他笔下的古建筑,尤其是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之类繁花似锦般的教堂和宫殿,都在其挥洒自如的写照中,获得了丰富多彩而又浑然一体的表现。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需要画家具有敏锐的感受力,还必须拥有妙合于对象的表现方法。如果说美国的巴洛克滴洒出的是漫无节制的抽象图像,而聂危谷却是在造型的约束下自由地跳跃,更能体现出作者那超凡的胆略和控制力。

好友何家英对聂危谷的评价一语中的:“我们太习惯于用继承与创新的思维去看待中国画作品了,似乎画在宣纸上的画就要遵循中国画的笔墨规律。如果是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要求,谁有可能画出这么灿烂的作品呢?其根本的问题在于,惯性思维总以为生宣纸根本无法承受这么丰富的颜色。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中国画家们总是把颜色过滤掉,试图用水墨表现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却不能使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确实是丰富多彩的。这不免让我们感到失望与无奈。即便有用色彩的也是淡彩偏多;有赋色偏重的,也常常表现得俗不可耐。生宣纸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水墨和淡彩吗?看到聂危谷的画,这个定论被彻底地打破了!他那印象派一般的色彩竟在生宣纸上挥洒得淋漓尽致,印象也就在这淋漓的挥洒中衍化为书写性的意象,亦中亦西,圆融无碍。聂危谷借鉴于印象派而又升华为意象表现的作品令我陶醉!”

“笔软而奇怪生焉”,书画家用笔所达到的阴阳相生、刚柔相济的微妙把控,使得书画线条具有极其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抒情写意为中国艺术之共性,而书画家各具性灵的用笔所呈现的富有生命力的线条,则使水墨画拥有了丰富的抒情方式,而聂危谷而将斑斓色彩创造性的融汇到水墨之中,情感笔墨与情感色彩相得益彰,能够奏出情感世界最深沉的脉搏和最真挚的心声。

对此担任南京国际美术展评委会评委聂危谷先生充满了期待,在海量的作品中不烦亮点和惊艳之作,正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本次美展总策展人顾丞峰所说,此次的作品公开征集活动的选评部分将坚持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作品的创新力、当下性、针对性、技术的完成度、精道程度等各方面的考虑,秉持公心,遴选出艺术界具有发展潜力的绩优股,授予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奖金总额折合人民币高达1000万元。获奖作品将汇聚于美展征集展,以“纷呈当下”为主题,向世人展现当下艺术家多元化的社会特征和风格迥异的艺术面貌,同时,它也给中外美术界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交流沟通的平台,鼓励当下艺术家坚持创作追求梦想,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的持续发展。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