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走出去 请进来 突破美术馆固有藩篱
0条评论 2014-08-30 16:35:5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
 
【编者按】从2009年9月至今,5年的时间中,从“西安这个地方不欢迎当代艺术”,到对方力钧、薛松、郭伟、俸正杰等国内当代艺术一线艺术家的呈现,再到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际当代艺术大展的举办;从“看不到西安当代艺术圈有什么希望”到“完全被接受”,西安美术馆已然成为了西安乃至陕西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万事开头难,用当代艺术“拓荒”传统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古都,又将面临哪些巨大的压力?值此99艺术网专访了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来聊聊美术馆发展的那些事儿。
 
面对质疑,坚定前行
 
99艺术网:9月将迎来西安美术馆馆建馆五周年。五年来整个西安的艺术生态有很大变化。很多人说西安美术馆对于整个西安艺术生态尤其当代艺术的推动有很大的作用。您这五年来经营美术馆的理念是什么?
 
杨超:这个说法还是应当值得肯定的。在西安美术馆开馆之前西安当代艺术是不存在的,那时候西安这一片艺术天地里面传统艺术一片繁荣,覆盖面积基本上在99.9%,我们看不到西安当代艺术圈、当代艺术有什么希望。在西安美术馆建馆以后除了要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做点儿贡献外,更重要的是推动区域当代艺术的发展。

虽然我们表面上看不见西安当代艺术的视觉形象,实际西安当代艺术的群体是比较庞大的,只是在被传统艺术完全覆盖的情况下没有显像出来,不是主流。传统艺术虽然有很多精华的部分,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发展还主要在当代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建构。所以从建馆开始就极力推动挖掘来西安当代艺术的群体。
   
99艺术网:因为传统艺术比较庞大,五年的发展中是不是会有很多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杨超:这个肯定有,西安这个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比较丰富,传统艺术群比较强大。但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相对差一些。这是所有世界上古文化深厚的,历史久远的城市、国家都存在的问题。西安美术馆在做大量做国内、国际当代艺术展的时候,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西安美术馆为西安城市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推动了西安这个城市的当代艺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同时也有负面的评价,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艺术家对西安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活动提出了质疑——西安这个地方不欢迎当代艺术。经过五年的发展被完全接受了,无论是艺术家群体,还是社会,更重要的是政府、文化层面上的管理者已经完全接受了当代艺术这样的一个形式,实际上就是对当代文化的接受。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走出去 请进来 美术馆的美育使命
 
99艺术网:通过一个美术馆来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创意形象,完善城市的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怎么看一个美术馆或艺术机构,对于一个城市文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
 
杨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实际上美术馆的概念是西方来的,我们一直处在追赶西方的一个过程中。美术馆不仅是展现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还是公共文化重要的载体。而中国的美术馆界弄反了,完全搞成了一个“阳春白雪”的、高大上的东西。美术馆是为这个城市所有的人服务的,这个才是重要的!如果美术馆没有人进来看,什么意义都没有。中国艺术的话语权不但是精英的话语权,还有大众的话语权,得到大众认可的艺术家一定是接地气的艺术家,一定和这个社会的当代文化、社会当代的现实发生共鸣的。这样才能全面兼顾美术馆在这个城市具有的重要意义。
   
99艺术网:美术馆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公共教育,在这方面像西安美术馆有什么样的措施或计划?
 
杨超:美术馆做公共教育,也是弥补了目前中国教育的不足,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不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培养音乐、体育、美术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全民素质提高最重要的。所有美术馆、博物馆都应该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的进行下去。我们美术馆一直在做公共教育,做了“广场美术”的概念,不但要把小学生请进来,我们还走出去对社会来做。广场就是市民聚会的地方,每天人山人海,但是美术馆一天来多少人?我们还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美术馆一天有排队看展览的文化氛围,我们还需要培养一个市民,一个人对美术馆的情感,对美的情感,我们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是否可以打开美术馆这个围墙,走出去,主动地去对社会发生关系。无论是对中小学生的公共教育,还是广场艺术对市民的美育公共教育我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
   
99艺术网:西安美术馆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样的计划?又如何留住人才?
 
杨超:人才问题,是国有美术馆和民营美术馆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才的缺乏,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中国的美术馆发展时间太短,中国院校里又没有这个专业培养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才,所有中国的美术馆肩负一个功能——培养人才。对美术馆人才的培养不要狭义地去理解美术馆的人才流失了,因为人才在不断地培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