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走出去 请进来 突破美术馆固有藩篱
0条评论
2014-08-30 16:35:5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西安美术馆外景
99艺术网:西安美术馆是国有民营的体制,在全国的民营美术馆里面位置比较特殊,资金的构成是什么样的?
杨超:资金问题是美术馆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再好的思路,再好的策展人,再好的展览,再好的研究,没有资金一切等于零。这几年不断地新美术馆在出现,倒闭、关门,什么原因?就是钱的问题没有解决。
国有美术馆的资金问题就是政府的资金就只够发工资、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展览的资金、研究的资金、收藏的资金几乎没有,基本解决不了什么大的问题。民营美术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机心理——因房产项目需要做一个美术馆,当项目做完了以后这个美术馆变成了餐厅、超市。另一种企业老板确实对美术馆、对艺术非常热爱,他们用自己的钱、时间和自己珍贵的资源来为这个社会和城市做服务。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企业发展不好拿不出资金民营美术馆该怎么办?国有美术馆政府资金少又怎么办?
西安美术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体制——国有民营,我对西安市的领导有这样一个发明,非常敬佩。我们有国家各种文化基金的支持,但是这个支持不是长久的,是阶段性的。虽然到今天为止没有完全探索出来一个成熟的思路,但是我们还是体会比较多。我们离成熟已经不远了。
呼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
99艺术网:可以向西方借鉴很多这方面的经验,他们有很多基金,会有很多企业向他们捐赠一些艺术品和资金,捐赠之后可以抵税。
杨超:这个层面上国家做得很不够。西方很典型的例子——免税、部分免税或者是全免、抵税。中国现在只有红十字会说可以抵税。第二个问题,有经济实力的人给艺术基金捐献资金的过程中社会对他的认可度到底有多高?在我们的经济环境不太健康的情况下,对于艺术基金的捐献是有风险的,既有经济风险,更有社会风险。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美术馆的税收。美术馆本身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但是美术馆还要交税,即使张三今天给一个美术馆捐了一百万,美术馆还要去上税,本身就是捐进来公共为社会服务的还要征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申请注册成为民营非企业是可以免税的,但没有相关政策条文,也为申请带来不少阻力。我认为国家目前急需要制定这样一套系列性的政策,就不需要美术馆自己再去申请。
99艺术网:说到美术馆的“造血”功能,西安美术馆在资金上有什么样的策略?
杨超:一个是政府给我们的各种文化扶持基金支持。从省、市到曲江管委会都给予了西安美术馆大力支持,无论从资金的、精神上还是其他方面的支持。此外还有我们自己的经营,比如时尚家具设计也是艺术的一个部分,我们专门拿一部分做长期的展示。我们还有艺术衍生品的收益,艺术餐厅我们有收益,我们还做画廊。另外一部分收益在展览过程中有一些展览是收费的。另外还有一些活动的赞助。目前为止我们能保持美术馆基本良性的运用,现在探索这个模式是把它常态化,稳定化。
创造全国影响力 建立独有特色
99艺术网:做展览时如何保持展览的学术性,调节出资方和展览的水平?
杨超:展览的学术性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一个美术馆要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美术馆的专业性、学术上的专业性。假如一个美术馆专门做油画、版画或国画系列,常年研究,横向上来说对历史进行研究。从国际到国内,梳理,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一条线是区域艺术的发展。比如说西安,我们今年做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对长安画派进行系列性的研究。长安画派从1962年到现在没有系列性的研究,没有系列性文献的整理。虽然有过研究,但都是对个别艺术家进行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对长安画坛进行系列性的研究、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大量的关于长安画坛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展览,配合研究,这个研究就具有全国性又有地域性。
99艺术网:第一个五年过去了,下面一个五年有什么样的计划?
杨超:第一五年首先是打造一个团队,一个专业的、敬业的、真正美术馆的团队。那是我们第一五年的重要任务,第二个五年的重要任务是创造西安美术馆在全国的影响力,强调它的逻辑性,体现在展览的系统性、学术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上,建立西安美术馆独有的特色,我们的某一方面一定是全国做得最好,当人们想到这方面的时候一定想起西安美术馆这个地方是最好的。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