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中秋佳节《水调歌头》忆苏轼
0条评论 2014-09-05 15:16:23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孙毅
对于人月两团圆的中秋佳节来说,如果要找一个古人像是纪念端午的屈原那样在端午怀念,恐怕非苏轼莫属。并非因其才气有多么的伟大,而是简单的因那首《水调歌头》。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想到这首词,词中苏轼写出了人的心声,一种最内在的感觉,没有华丽的词组、刁钻的技巧只剩下平凡和动人的情感。在中秋佳节世人都希望圆满,但世俗中却有太多的不合意,面对这种聚散苏轼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懂得只有看到应有的变化,才不会有主观的意愿。但在接受这种永恒的遗憾后却许愿于“但愿人长久”让人积极更加珍惜眼前。我们常说,好的文艺作品它都能使人共鸣的,所谓的共鸣就是你我他的感情之间都有个互通性,即使远隔千年也能共通。在这一点上《水调歌头》完美的将其演示,即使是现在它还是以不同的表演方式将这个千古情感传唱着。
 
说苏轼是天下第一才子这绝对也不为过,从其在文学、艺术、人生态度和政治理想上的高度,完全能成为世人的楷模。苏轼一生大情大性,所有的爱恨都必须讲出来,在文学上坚持真实,而在绘画中他常用笔墨丹青抒发心中意气。他是文人绘画的提倡先驱,常以弯曲的树木、坚硬的顽石和生命力旺盛的细竹去表现自己对现世的反抗。当绘画作品遭到宫廷写实画匠嘲笑时,却道出了“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 ”的艺术理论,要知道西方绘画要到了印象派后才有此观点。据文献和诗词中的记载,苏轼的绘画作品本应很多,但由于政治和时间原因其现存世上的只有数幅作品:
 
《偃松图》中的松树生长在一个急剧恶劣的环境中,从而导致松树一反常态的横着生长,树干也只好大弧度的扭曲去适应周边的环境空间。苏轼在画中将自己比作该松树,借景抒情来抗衡对现世的不屈。而在《潇湘竹石图》中在两块顽石下长着两株叶子稀疏但生命力顽强的幼竹,同样是借着恶劣环境下的植被来激励自己。从乌台诗案开始政治上的不断打压再到黄州—杭州—颖州—惠州——琼州不断的下放,经历过数次磨难后对于生活的不顺和仕途的坎坷,虽然有时会埋怨“长恨此生非我有”,但始终保持“不应有恨”。而苏轼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用一种豁达的方式继续着人生。对于苏轼的豁达有种特别的存在,一般的人如果豁达就很难深情,有了深情就难以释怀,但在苏轼身上两种矛盾的状态却集聚一身。对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却道出“惟有泪千行 ”,好像在教诲世人:虽然对于世上的无常我们难以抗衡,但在当时必须全力去珍惜。
 
苏轼一生虽然大起大落,但始终胸怀宽广、豁达洒脱,就如他的诗写的那样,“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中秋佳节时我们祈愿“但愿人长久”的同时,也能祈愿苏轼长久,这里的长久也不再单指其人,而是他能带出的生命态度—— 在深情实的同时用一种豁达得有点自嘲的人生态度去抗衡着人事间的变化。

编辑:孙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