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铜鎏金大白伞盖佛母像 高 38.5 cm
此尊大白伞盖佛母头戴五叶冠,五叶大小相宜,叶状若水滴,下嵌宝石,顶束高发髻,髻顶有摩尼宝,宝缯于耳际随行曲张,束发自然垂于肩旁,发呈蓝色,头微向右垂。面庞圆润,双目微垂,眉间生出一目,弯眉长目,相容静谧,双耳穿大环,下有花卉坠。全跏趺坐,端坐莲台之上,佩戴璎珞钏环,璎珞长短不同,分三而垂胸前,居中者璎珞若塔形,其下者最长,垂至脐部,臂钏位于肘部之上。上身袒露,显得匀称丰满,天衣环绕双臂而垂,自然垂于身后,下身着绸裙,衣缘錾刻缠枝花卉。右手施无畏印,置于腿上,左手于胸前结印,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捻,原应持有宝伞一柄。台座为覆仰莲花两层,上缘饰有连珠纹,莲瓣饱满舒展,整像造型生动优美,工艺细腻精湛。
大白伞盖佛母,藏文名叫“杜甘姆”,大白伞盖佛母是诸佛事业的化身佛,其化相亦有多种,包括千手、十臂、六臂及二臂相等。 其为三世如来的佛母,扭转一切逆缘障碍的金刚本尊,降伏妖魔的贤神,大白伞盖经典是一切密咒的精华。大白伞盖佛母形象有寂静和愤怒两种。寂静像为一面二臂三目,金刚跏趺而坐,右手持白伞盖,左手结施无畏印,身色洁白,全身严饰种种璎珞,本尊便为此种寂静像大白伞盖佛母像。
此尊造像遵循写实艺术风范,造型端庄大气,神韵庄严华美,金色璀璨夺目,在服饰上沿承了明代内地造像艺术的传统风貌,采用写实手法处理衣纹,达到厚重而流畅的自然样式,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同时,其铜质细腻,铸造精湛,雕刻娴熟,金水保存完好,发冠、璎珞、钏环所镶嵌宝珠亦保存完好,加之体量硕大,胎体厚重,实为清代金铜佛教造像之佳作,藏而供奉,实为结大善缘,取大功德之妙事。
清 描金、彩绘大威德金刚擦擦七件 尺寸不一
张楫如为奚旭刻田黄薄意山水纹方印
重 44.5 克 高 5.9 cm
边款“岁次旃蒙单阏如月西桥琢”、印文“文彝轩藏”
本品田黄为材,以薄意作山水,结篆取法钟鼎大篆,疏密舒展、和谐畅达,刀落石开出尽显周秦玺印之古苍凝重,边款“岁次旃蒙单阏如月西桥琢”,印文“文彝轩藏”。旃蒙单阏如月是岁星纪元法,意思为乙卯(1915年)冬月刻。结合落款“西桥”和印文可知印章是张楫如为江阴旅沪巨商奚光旭所作。虽楫如先生以刻竹闻名于世,然其治印亦不同凡响,细观此印就可发现,刀法篆法皆有所本,巧中藏拙。与其竹刻作品一样,篆刻作品流传于世的十分罕见,目前仅见1981年日本二玄社出版的《篆刻丛刊》第39卷第173页收录有五方,是具有明确记载的张楫如篆刻作品。
张楫如(1870-1924),号西桥,金石家,擅刻竹、扇骨,微雕方面独具一格,并擅长仿古,当时曾闻名海内外。张楫如刻印,必择夜阑人静,在灯下操作,他的字虽细于秋毫,但都以大刀雕刻,当时上海雕刻同行亦有佼佼者,但都只能刻阴文,惟独张揖如能刻阳文。与吴昌硕、王一亭交往甚密,沪上着名收藏家周湘云、张石铭等亦为张家至交。
陈巨来款田黄龟钮印 重 18.8 克 高 3 cm
边款“丙子三月巨来仿汉”、印文“天赐长年”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