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商店转型路在何方?
0条评论 2014-09-22 09:14:57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朱凯

石涛传世精品《山水立轴》
石涛传世精品《山水立轴》
清雍正青花瓷梅瓶
清雍正青花瓷梅瓶

周末,江宁织造博物馆负一层的临时展厅,成了南京藏友们的“淘宝乐园”。9月19日,为期三天的“2014江苏·南京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会”在该馆盛大开场,4万余件古董珍玩共同打造了南京收藏界规模最大的一场“淘宝盛宴”。

与以往类似展会不同的是,这次“唱主角”的不是民营艺术品机构,而是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5家国有文物商店。

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老字号”,国有文物商店有过一统天下的辉煌,但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变革的浪潮中,面对拍卖公司和古玩市场的前后夹击,昔日的“老大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与业内同行一样,成立于1965年的南京文物公司也经历了相同的兴衰轨迹,如今,这个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店”的古玩老店,也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

古玩老字号曾是“创汇大户”

艺术品外销一年挣回数百万美元

对于南京很多资深藏家来说,“太平南路72号”是个充满怀旧记忆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以前,设在此处的南京文物公司,几乎是南京藏友们唯一可以公开“淘宝”的去处。

南京文物公司成立于1965年,现存藏品20余万件,下设聚宝斋古玩店、十竹斋画廊和艺风堂等经营门店。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社会文物集散地:文物公司以商业手段搜集流散在社会上的传世文物,为博物馆、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等文博机构提供藏品,同时有计划、有选择性地将部分一般文物供应国内外市场,满足文物爱好者的需要。据统计,南京文物公司先后向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提供了近千件文物藏品。

古玩艺术品经营,是国有文物商店的核心业务。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没有放开艺术品交易,国有文物商店成了民间淘宝的唯一合法渠道,近乎垄断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成就了文物商店在艺术品市场一统天下的地位。当年,以北京、上海、天津为首的“三大店”,凭借上百万件藏品家底,成为国有文物商店的“第一阵营”,而南京文物公司则是第二梯队的“排头兵”,稳坐长三角地区的第二把交椅。

当时,文物公司搜罗的古玩艺术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是南京出口外销的“创汇大户”。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陈卫国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文物商店设有“内柜”和“外柜”:本地的市民藏友只能在“内柜”淘宝,而设在新街口金陵饭店对面的“外柜”则专门接待外国宾客,全部使用外币或外汇券结算。生意最红火时,文物商店的年创汇额高达数百万美元,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不啻为一个天文数字。

市场“松绑”后风光不再

文物商店年销售额缩水一半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松绑”,拍卖公司、古玩城、画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有文物商店一家独大的时代也画上了句号。

拍卖公司主推“高大上”的精细化服务,古玩市场有“接地气”的地摊式经营——当艺术品市场步入多元化的竞争时代,文物商店原来的资源、渠道优势受到巨大冲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宝贝不好收了,来店里淘货的藏家也少了很多。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春潮涌动,当大多数文物商店仍在按兵不动时,一些敢闯敢试的弄潮儿已经先行一步。1993—1994年,依托国有文物商店创建的上海朵云轩和北京翰海两家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成为“古玩老字号”最早进军拍卖领域的先行者。1994年9月,北京翰海首场拍卖会的总成交额达3300万元,创下当时国内拍卖会的单场成交额之最。

2004年,依托南京文物公司组建的十竹斋拍卖公司成立。最初,在艺术品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带动下,文物商店和拍卖公司都交出了不俗的业绩,但随着市场调整期的到来,大环境趋冷让从业者们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据陈卫国介绍,2012年以前,文物公司各门店的年销售总额最高可达8000万元,而这两年已经缩水一半。和业内同行相比,这样的成绩多少有些“寒酸”——同为国营背景的文物商店,荣宝斋门店的年销售额高达6亿元。与此同时,十竹斋拍卖公司的业绩也大幅下滑,年成交额仅有一两千万元,相当于一线拍卖行单场业绩的一点零头。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则。当惨烈的市场竞争将文物公司推到进命运攸关的十字路口时,转型求变已然迫在眉睫。

办画院、重组拍卖行、开拓衍生服务

“转型三部曲”打造艺术品产业链

去年7月,南京文物公司正式划归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并于当年完成了转企改制。这家在艺术品市场浸淫近半个世纪的“古玩老字号”,由此踏上了转型之路。

陈卫国介绍说,在文物公司转企改制后,将以百年老字号“十竹斋”为核心品牌,通过重组十竹斋拍卖公司、成立十竹斋画院、组建十竹斋艺术品投资公司的“转型三部曲”,打造集艺术品创作、交易、租赁、仓储、质押等于一体的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市文投集团近期将完成十竹斋拍卖公司的股权回购,公司重组后将于明年春季全新亮相推出首场拍卖会。陈卫国表示,此次重组将引进艺术品行业的高端人才,在拍品征集和交易服务上精益求精,力争通过3—5年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长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拍卖企业。

今年6月,南京文物公司与市文投集团、市广电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南京十竹斋画院,为艺术品产业链打造人才创作基地。画院将聘请92岁高龄的上海著名画家陈佩秋担任名誉院长,重点关注国内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通过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品资源积聚打造“优秀画家孵化器”。下个月,画院将推出首场大展“2014年十竹斋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青年艺术家“力量”。

此外,画院内还将设立十竹斋艺术馆,把文物公司历年来珍藏的高端文物呈现在市民面前。届时,估价8000万—1亿元的清雍正黄釉青花瓷梅瓶、石涛传世精品《山水立轴》等“镇店之宝”将让观众大饱眼福。

即将组建的十竹斋艺术品投资公司,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艺术品质押、仓储、租赁、投资管理等多元化衍生服务。陈卫国透露,该公司将建造一个博物馆级的文物库房,为不具备艺术品保管条件的藏家提供仓储保管服务。藏家还可以将托管艺术品进行质押,只要拿着公司出具的艺术品仓单,就能去合作银行进行融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