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吴为山接替范迪安 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0条评论 2014-09-25 17:29:54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李晶整理
9月25日,吴为山在中国美术馆由文化部任命为中国美术馆馆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董伟在中国美术馆出席任命仪式。

在刚上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之际,吴为山显得格外低调,他总是将自己定义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但却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他表示今后将会在中国美术馆的平台上,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了解世界,为将中华民族的美影响世界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而不懈工作。
 
艺术履历
 
吴为山,1962年生,江苏东台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曾研修于北京大学、欧洲陶艺工作中心、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1998年4月调入南京大学并创办南大雕塑艺术研究所,同时兼欧洲陶艺工作中心理事、香港科技大学荣誉艺术顾问、韩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地区荣誉顾问等。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终审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 联合国特展”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切会见吴为山。
 
吴为山出生于文化世家,其外祖父高二适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书法家,他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书法、国画的写意融入了雕塑作品中,形成了写意雕塑和传统文化名人雕塑的风格,在传统雕塑领域中有所突破,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

吴为山曾于1996年应荷兰政府之邀为荷兰女王塑像,并得到同为雕塑家的荷兰女王的高度认可。2003年,自1996至2000年间,吴为山多次应邀在欧、美、韩以及港、澳、台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被荷兰王国布瑞达博物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柏克莱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日本加藤美术馆、香港创价学会、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以及英国、德国等博物馆、银行收藏,其历史人物塑像作品遍布全国各省市。

获得荣誉

1995年荣获徐悲鸿奖学金创作奖(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

2000年荣获首位"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香港科技大学)

2002年获"龚雪因杰出学人"(香港中文大学)

2003年作品《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PangolinPrize)

2004年获徐悲鸿奖学金杰出校友奖(徐悲鸿奖学金委员会)

2004年作品《林散之》获第三届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中国城市雕塑最高奖)

2004年作品《行吟中的林散之》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04年吴为山雕塑作品获长春市人民政府"政府奖"

2007年吴为山雕塑作品获全国雕塑家"金手指"奖,被韩国仁济大学授予名誉哲学博士

2008年作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获中国城市雕塑大奖。

2010年作品《天人合一——老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参加"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院士。

曾获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屆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作品介绍

吴为山提倡的不仅是一种雕塑方式、雕塑理念,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诗、书、画功底,他真正做到了塑以载道:通过《睡童》为标志的一系列儿童和少女雕像表现了温润的人性,通过历史文化名人雕像阐发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通过南京大屠杀的主题雕塑表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文化价值观。因此,他的作品走进联合国,潘基文亲笔写下了"上善若水"为赠。他的作品走进法国巴黎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在全世界两百多件参展的雕塑作品中很快就脱颖而出。老子像和孔子像,吴为山做得最多了。到巴黎参展的《天人合一——老子像》,造型有如传统文化中的国之重器--鼎,中空,内壁刻着《道德经》,虚怀若谷又满腹经纶。"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老子'无'的思想,'无'即是道,道包罗万象。能获奖最关键可能在于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内容很古老,形式很现代。"

\
 
《睡童》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
 
《天人合一——老子》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

《孔子》雕塑是由青铜塑造高9.9米的大型雕塑,它立于长春雕塑公园的中轴心在线,与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雕塑家作品共处于一个空间,以文化的多样性展示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

编辑:李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