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万个展:一场“手工3D”的挑衅
0条评论 2014-09-26 10:37:42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作者:李谦

《他者的肖像之13》

《他者的肖像之13》

电影院里越来越多的电影企图见缝插针地加上点3D技术,拼杀成为票房大片,然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影片的诟病之一。

而在美术馆中,也有专注“3D”的艺术家,夏小万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他的作品不叫3D绘画,而是“空间绘画”。

作为在“85美术新潮”时期就很重要的一位艺术家,近些年夏小万在国内的个展实在不多,这次在麦勒画廊的展览展出了他近几年中的一系列新作品,其中既有他代表性的玻璃绘画装置,也有2008年至今的几组作品手稿,整个展览的体量不小。

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自然还是夏小万的玻璃切片“空间绘画”系列,这些作品被搁置在展架上,看起来很有点标本般的幽暗神秘之感。其中《他者的肖像之十三》是一件将释迦牟尼与耶稣形象合在一起的作品,这件作品是艺术家“造像系列”里的代表作,37片6毫米厚的玻璃切片上画着东西方的神像细节,拼贴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象。另外人形也是艺术家一直以来的研究主题,《水中双人体》是一件看起来更迷幻的作品,展架旁的展墙上贴着创作这件作品的铅笔素描手稿,通过对照观看,你大可以体会到夏小万对于人体造型是怎样揣摩的,这其中甚至不乏一些机械合成、或是解剖学的内容。

如果不是看艺术家的介绍,你很难相信展厅里这些先锋味道浓郁的作品是一位“50后”艺术家的作品。生于1959年的夏小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早期他的作品大多数是油画和铅笔素描,进入2003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到现在的“立体绘画”。这种创作灵感来源于医学手术的X光切片,他把这种切片对身体某部分单独呈现的方式进行改创,融入了材料、科技等一系列的新想法,慢慢形成了现在这种有点冷酷、怪诞的创作风格。然而在这些看起来有点暗黑气息的作品之中,你却能够轻易获得一种不算高的温度,它低于体温,却高于很多东西。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