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自然”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0条评论 2014-09-28 13:50:1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乙仕

在近代西方的艺术史研究当中,有一个话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就是风景或风景画的话题。而这一话题在近代西方艺术史学界的讨论之热烈,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想见该问题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之丰硕。另一方面,艺术史的研究常常与艺术的创作并蒂相因,理论研究的兴盛,同时期的艺术创作往往也呈现着异常纷繁的面貌,风景画理论的展开并没有造成对艺术创作的阻抑,而恰恰由于理论研究的阐发,为艺术史上各个时期艺术的创作提供新的、并且更加充分的可能性。而风景和风景画作为艺术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显然不仅仅包含艺术创作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而是更多关注到一些更为形而上的问题,但是这些涉及到形而上层面的关注,其所紧密相关的是人自身的处境和现实焦虑,回到风景的问题上来,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现实的互动以及人的自我

意识不断调整所引发的观看视角的变化等等。

而当我们将“风景与山水”的讨论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当中进行考量时,我们所面对的是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西方风景画史和风景问题方面的卓著的理论成果,与近代以来中国在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及其相关理论架构上的荒疏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所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艺术家的现实处境之复杂也同样形成我们此次考察的压力。近现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剧变,直接导致的知识分子身份和生存状态的改变,彻底地扭转了知识分子或文人阶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山水画背后所代表的一种“山水观”。同时,西洋绘画在中国本土的生根发芽乃至开枝布叶的过程中,历史无不在诘问着在中国当代进行“风景画”创作的艺术家这样一个问题,即成长于有过山水画传统这样

一种非常不同于西方风景画传统的土壤之上、并且采用了西方传统媒材进行风景画的创作的他们,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问题,简言之,无论是历史的诘问、还是艺术家个人的自忖都萦绕不开--他们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艺术家还是承接着西方传统的艺术家,他们的风景画是中国的风景画还是西方的风景画(对于水墨画家,则相应的是:他们是承继中国传统的艺术家,还是浸淫在近代西方强势传统下的艺术家;他们的山水画是传承有序的山水画,还是在近代美术教育的熏陶下自立新天的山水画)。

从艺术史的角度对于“风景与山水”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反思很容易便会遭遇上述的窘境,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今天的我们谈及“风景”和“山水”时不得不提及的一些问题,对于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仅要从历史的梳理出发,同时也要直面当下的困局。因此在杨振宇老师和吕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希望对于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画和山水画创作案例同时展开文本写作和展览考察,以此探讨并呈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和风景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之所作的回应或反思。

基于上述的共同目标,中国美术学院11级的师生围绕着“风景与山水”的话题展开了数个月的学习和讨论。其中还邀请了中国美院其他院系老师共同对此进行研讨和讲座,大家慢慢对这一话题有了更为深入和丰富的认识,并带着个人的关注点和问题对几位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了解和资料搜集。以历史书写和艺术批评的角度审视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家个体及其作品,从而发现而提出一系列相关的艺术史问题,定下写作的方向,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文章。而同时展开筹划的展览,经整个策展团队以及与老师的反复多次的交流、讨论之后,定名为“自然之名”(In the name of Nature)。它的确定与我们对于“风景与山水”问题所达成的几个共同的关注方向有关,即“自然”(nature)“名”(name)“自然之名”(name of nature)。“自然”的概念几乎是整个“风景与山水”话题中焦点甚至是核心,它既是两种不同传统的交集,又同时包含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看法。首先从感性的层面出发,“自然”于西方人的传统中更多代表了一种人与外部的对峙或者相互关系。但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却代表了一种映射,人是它的一个微观模型,而它是人的无限放大。“名”的概念既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的“名辩”论争,又可以由西方的“语词”(words)进入直至柏拉图的“理念”(form)。因此在关于“自然”的讨论中,我们希望进一步地探讨名与实、词与真等问题。即风景画史和山水画上所面对和阐释的“自然”之“理念”或“名分”与当下的现实和处境形成怎样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显现在艺术上又是怎样的形态。而当“自然”与“名”这样两个本身具有十分丰厚意涵的词汇构成另外的层次,即“自然之名”(In the name of nature)时,我们希望指示的是今天的状况,自然的名称在当下,它的含义需要与之作怎样的对应,是进一步的添加还是从原有的含义中削减,抑或是推倒重建。由此,才有了我们“自然之名”(in the name of nature)的确定,in the name of nature的翻译化用自圣经“马太福音”的一句祷文,“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and of the Holy Spirit”[奉父、子、圣灵的名],我们希望表达的是以此名义(或者以此机缘)进行我们的学术考察以及展览,在“自然”的名义之下我们对表现、探索、反思自然(风景与山水)的创作进行展示和考察,在此名义下我们对“景观”(spetacle)、“景域”(landscape-domain)、“造化”“道”等等进行研究和讨论。

当我们在讨论“自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也许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都有自己答案,又也许都没有,但这不妨碍我们继续讨论它、称呼它、言说它,因为说出本身就有其意义,更何况在这样一个从未被把握住的字眼面前,我们只能面朝它、说出它。

既然如此,何不无为而使自化,任其“自然”?

相关展览

自然之名--风景画与山水画邀请展

展览时间:14/10/14 - 14/10/19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号展厅(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号展厅)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