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4秋拍之斋收藏--董作宾与友朋往来信札及殷墟发掘通信
0条评论 2014-10-30 09:40: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陈寅恪致董作宾信函一通】

\

陈寅恪先生是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大学者,他的信札原迹极难见到。此通陈寅恪致董作宾函共两页,应作于1944年。当时在李庄的条件极为艰苦,董作宾自计在李庄难以维持生活,曾有函请陈寅恪帮他在成都找一份教课兼职。陈寅恪在信中谈到已经帮董作宾找好了任教大学,但又谈到因为物价飞涨,一份兼职不足以维持生计,需要多兼几个,并两三次提醒董作宾要事先跟傅斯年商量。抗战后期大后方的经济状况之差,由此可想而知。董作宾想去成都兼任之事,最终应该是未能成行。

【沈从文致董作宾信函三通】

\

\

\

沈从文是20世纪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在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三通沈从文致董作宾信函跟陈寅恪致董作宾函为同一时间段,主要围绕一个事情,即沈从文在昆明帮助董作宾展卖书法作品。董作宾当时在李庄的经济情况极糟糕,这组信札信中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知识界文化界的生存状况,如"[闻]一多在此刻图章,已将刻字铺生意抢去一小部分","张大千展览获七百余万元,可转告梁思成、李济之诸先生,当一新闻"等记载,读来颇有趣味。而沈从文先生和众多学界好友们在艰难困顿中所表现出的浓情厚谊和古道热肠,读来令人感佩。

【董作宾关于殷墟等七次发掘致傅斯年、李济通信册】

\

此册信函包括董作宾先生致李济和傅斯年信函四通、李光宇致李济函一通,第1页有李济先生的手迹"河南安阳殷墟第七次发掘通讯(廿一年十月廿二日至十一月四日)",详细反映了殷墟发掘整理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信中可见,当时也在调查和发掘不远的浚县古迹,当地有古董商卖给史语所古物。另外,关于著名先秦史学家马非百的个人资料尤其丰富。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