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4秋拍之斋收藏--董作宾与友朋往来信札及殷墟发掘通信
0条评论 2014-10-30 09:40:4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董作宾学术手稿一册】

四种合订为一册的董作宾先生学术手稿,包括:

\

\

1、殷契辨伪之一(5页,包括甲骨文照片1页、摹本1页)。此稿所辨的,是一片极为特殊所谓"家谱刻辞",早在1904至1908年间,即被英国传教士库寿龄、美国传教士的方法敛所收购,1911年,库寿龄将此片甲骨卖给不列颠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并保存至今。董作宾先生认为家谱刻辞是伪造的。他的观点见于1940年撰写的《方法敛博士对甲骨文字之贡献》(《图书季刊》新2卷第3期,1940年)。这件"殷契辨伪之一"即为此文一节的手稿,较为系统地谈到辨伪的理由。他所主张的各种疑点论据,至今仍为"伪刻说"所坚持。

\

2、中康日食(残稿6页,此稿草创于1940年5月14日,昆明龙泉山村,1941年在西川票峰咏南山改写完。最初发表于民国卅二年(1944年)十一月,收入徐旭升主编之《古史传说时代》第四章。首尾俱在,包括1页插图"中康日食宿度图"。今见《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61-74页。这是董先生在研讨商代纪年之同时,又向上探索夏代的纪年的发轫之作。随后写成的《殷历谱》被海内外学界推为不朽巨著。

与殷契辨伪、中康日食同册装订的尚有:"有关'因'字之问题、之文句"(4页);"拟河南通志改订纂修大纲"(6页);

【《殷历谱》残稿】

\

《殷历谱》是董作宾先生根据甲骨卜辞记日、旬、月、年的资料编纂而成,是他用时最长、费力最多、苦心经营的一部著作。从1930年开始,董作宾就注意甲骨文中的殷历,尔后,不断汇集资料,细心整理,到1935年初步理出头绪。深入研究是在战乱流离中,成书于1943年

此外尚有董作宾先生甲骨卜辞及南朝梁砖摹本,钩摹细致,一笔不苟,可见民国学者治学之风范。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7日至19日预展,20日至23日举槌,展拍地点均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之斋收藏 信札写本》专场将亮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秋季拍卖会,并于11月21日下午3:00举槌。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