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弓德国汉堡“掀起”《动荡》 乌里•希克等嘉宾助阵
0条评论 2014-11-08 12:10:03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专稿 

(视频/剪辑:王乾龙)
 

今年德国DEICHTORHALLEN(堤坝之门)美术馆在11月1日迎来25周年的庆典, 场馆在重新装修之后, 以崭新的面目迎接中国5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以“Secret Signs”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将通过影像、装置和雕塑等作品展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本次展览《秘符-汉字背景下的当代艺术》选择了在西方人们普遍感到陌生的书法作为切入点,时至今日,有着三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依然令人费解,仍旧神秘莫测。然而,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更是中国艺术想象与抒情的化身。
 
这里展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机勃勃的中国艺术的景象与发展脉络,同时也提供了深入研究考察书法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文化功能及艺术地位的良机。此次共展出38位中国艺术家用不同媒介创作的110件当代作品,包括书法、摄影、录像、装置以及实物展示,部分作品是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诸多作品荟萃在这里,向人们向人们述说着演变中的中国艺术大胆创新的诸多传奇,让人感受到岁月的变迁,领略艺术的风范。
 
“Secret Signs”中国当代艺术展,由DEICHTORHALLEN美术馆与SIGG收藏、香港M+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合作推出,是2014汉堡《中国时代》活动的一部分。
 
 艺术家原弓的三件作品《动荡》、《红帘》、《预产期》,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其中,行为、装置作品《动荡》在11月7日开幕式上进行了演出。国际著名藏家乌里•希克等嘉宾现场助阵。


原弓作品:《动荡》 装置 / 表演(“急转弯小组”)
 
作品材料:竹子、标语、舞龙的龙头
 
作品尺寸:10m x 3.2m x 3.2m
 
创作时间:2014年
 
“急转弯小组”
 
观念、导演: 原弓
 
联合导演: 李芊澎
 
装置: 原弓
 
演员: 郑雪菲、黄婧、蔡一凡、Takahara Yasuhiro、Barron Weyerhaeuser

艺术家原弓现场接受采访



《动荡》装置与表演媒体发布会现场

艺术家原弓(右)与国际著名藏家乌里•希克
 

关于作品”动荡”装置与表演
 
装置是由三个手工制作的传统舞龙为基本材料解构后,结合抗议标语以暗藏与卷裹的方式重新构筑的过程。
 
行为表演“动荡”,是艺术家原弓对中国传统舞龙的一个意象层面上的演变。作品将“动荡”这两个字,拆解成四个组成部分,由此而设计出“汤”(tāng),“艹”(ǎo), “云”(yún),“力”(lì)四个片段。整个表演共约30分钟左右。其中最后一个片段“力”(lì),是这个作品的重点。整个作品里充斥着声音、动作,以及演员身体的各种空间变化,形成由身体与竹子、地板等的互动而出现的各种节奏意象。
 
“动荡”这个表演可以直接理解为社会动荡、国家动荡、世界动荡,个体内外部的动荡。是原弓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其自身生存背景环境中的某些感受。或者说这个作品反映的,是以原弓为个体典型性的人,在今天现代化文明社会生活中的某种遭遇。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更加凸显现代性的矛盾,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氛围的自由。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的表象的繁荣与暗涵的社会失控。最典型,也是最频繁发生的此类状况,就是中国各级城市建设中无处不在的强拆。”动荡”是用当代的艺术方式去描述中国整个社会、集体、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动荡。在第四单元里,观众可以观察到个体的被动与集体之冷漠的失控状态。在这里国家专政势力之强大,对弱小个体的权利自由构成消解。作品中也涉及呈现及探讨了多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
 


 

原弓作品:《红帘》装置
作品材料:红色标语、黄色流苏、铝合金桁架
作品尺寸:500×500×15000px
创作时间:2009年
 
装置作品《红帘——5·12》是以传统道场的方式将出现在灾区的各种口号集中起来了。而标语则是以红布黄字的常有形态出现。这一方面体现了作品与现实、历史的紧密联系,能够唤起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具有“陌生化”的艺术效果,能够使观众在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冷静地反思现实与历史。我们知道,在近代的历史中,标语一向是党与政府进行社会大动员的有效方式。从“三反五反”运动到“抗美援朝”战争,从“大跃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运动,无不如此。其具体方法是,从明确的政治目标出发,通过由上至下的统一部署,动员成千上万的人员四处张贴标语,结果使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事实证明,由无以数计标语所造成的强烈气氛将会十分有力地包围着所有人,谁也无法从中超越。应该说,这一情况到文化大革命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装置作品,其表达了一种“红色幽默”,可算是一种达达式的中国波普。

注:

摘自鲁虹标语与道场——解读装置作品《红帘——5·12》。该作品入选了由鲁虹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
 
关于“预产期”的装置与影像
 


《预产期》装置

\
《预产期》影像

 

作品名称:《预产期》

作者:原弓

作品类型:装置/影像

作品材料:混凝土 钢筋

作品尺寸:331x50x750px

创作年代:2009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政府的救济没有像其宣传的那样,及时发送到了灾民手里。影像中男人的父亲已经在地震中被倒塌的建筑压死。他和母亲,还有待产的妻子为了生活,把自家倒塌房屋废墟中的钢筋挖凿出来,卖掉后换取一些钱来生活。原弓以资助的方式买下了他家废墟中部分的钢筋水泥,并且请他在其中一段水泥上,亲自刻上了他即将出生的孩子的预产日期。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2月8日。

编辑:韩春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