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余小真:我把生活引入抽象艺术
0条评论
2014-11-12 14:12:15 来源:《中国文艺家》 作者:余小真,代诗圆

作品20110922 -综合材料- Text 20110922 - 50cm×50cm
访谈者:余小真(艺术家),代诗圆(《中国文艺家》杂志)
在当下艺术界,尤其是架上绘画领域,异彩纷呈,很多具有民间背景的艺术家引人注目。这一类艺术家的艺术和生活状态,与学院背景呈现复杂的交叉关系,这既给他们必要的艺术视野和高度,同时也不妨碍他们深入现实,带着来自世界的体温。用针线做抽象艺术的余小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女性的意识一目了然,她运用针线材料和类似于刺绣、缝纫的方法,将传统女性的气质和家庭氛围,引入到当代抽象艺术中,这种观念,在当代可谓独具一格,余小真用她的一针一线,俨然造出了一个恬静的精神世界。
代:余老师,我们对您的作品非常感兴趣。这些作品看起来如此独特,不同于一般的架上绘画,它用舞动的针线,取代了传统绘画中的油彩;您生活在湖北美院的氛围中,却又不同于您身边那些边教学边创作的朋友,请问您这种状态,算是在民间呢还是学院?现在有一个词,叫素人艺术家,您是吗?您怎样认识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艺术方式?
余小真:唔。我以前从事护士工作有很多年,现在是住在美院里面,这就很复杂了。我很早就自学画画,所受的第一个影响,却是在广州接触徐坦、王川和陈侗等前卫艺术家之后。我在成为美院的“家属”之前,其实也是我们校油画系的学生,是石冲老师把我介绍进来的,与龚剑、刘波是一个班的同学,区别在于:他们有毕业证,我没有。我确实是来自民间,但素人艺术或反学院,是说不过去的。我有从事护士的经历和自学,现在更应该用艺术来自生活来考虑。

作品20110912 综合材料 - Text 20110912 -50cm×50cm
代:原来有这样的渊源。请问这些画上的图案都是用针线缝上去的吗?
余:是的,都是用针线在画布或者油画纸上一针一线地缝出来的,要画的内容一般是先用铅笔打了底稿,然后再在画纸或画布上进行缝制;我选材料时也是很注重之间的关联,我特意选用的这种有肌理感的油画纸,现在已不多见了。我用的棉线是绣花线,还有民间用来缝被子的俗称“索子”的白棉线,你看。只有属于同一种材料语言,才会充满和谐的感觉。
代:我看您的作品是很有特点,分布于这些画面上的图案,有一种很特别的肌理层次感。请问您的作画意图,是想表达什么?
余:艺术家的创作是跟生活紧密相连的,我画上的很多东西,感觉好像是很随性的,像无意识放空的时候,拿一支笔在纸上划出的图案,例如一个绕出的圈圈,或者一些直线,打的一些点等等。与其说是表达,不如说是寻找。把这些无意识的东西结合起来,要经过一番复杂的过滤,我就给了它们一种秩序感。缝制的过程和时间性,虽然也重要,但相对于抽象艺术的追求来说,可能还是次要的。
说它随性呢,这只是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假像。以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一种考虑,这种随性是经过一定的修练才达到的。我是有意把家庭氛围、与生活平行的因素,引入到当代艺术中来,看一看能带来什么?

作品20110707 - 综合材料- 60cm×60cm
余:用针线我并不是首创。中国和国外都有艺术家,甚至男性也用过布头的。用针线、女红来说的话,还只是第一印象,其实里面是有别的东西。不是这个。你一下子进去了,却找不到相应的概念,就只好说我的材料方法,这也是真的,其实关键在于我是在真正地做抽象作品,是里面一种沉静专注和纯净的东西吸引了读者。光是这些材料本身的话,还有很多别的艺术家,是很难形成你所说的特点的。
代:对,我相信是这样。余老师的作品,确实是让人感觉,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家里做的东西、她的日常活动就这么有味道,好像针线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似的。其实当然还是有区别。有趣的是您的作品能给人这种信心,这是您的艺术了不起的地方。请问您会一直这么做吗,还是只作为现阶段的方式?
余:抽象艺术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艺术样式,在当代这个观念化的环境中,真正独特的地方是她从不离开绘画性的视觉,我相信也只有在视觉基础上才能真正考虑材料等问题,考虑运用女性元素、中国元素。针线是我目前对女性元素的一个自觉的运用,至于以后,目前还不好说。
我很幸运从小就跟我奶奶、妈妈学过针线活,她们认为,一个女孩子要嫁个好人家,就应该会做“细工”。——这大概是我比其它运用针线的艺术家有优势的地方吧。你看我这针脚,这打结的方法,可不是一下子学得会的。
若用其它中国元素的话,我也主张这样,要真正地进去。你看,我已经在练书法、练篆书好长时间了,为了再学会篆书的线,怎样用呢,以后要做出来的话,那一定是我对“中国艺术的线性”有了更多领会之后。

作品201104-1 - 综合材料- 50cm×40cm
余:你很敏感。是这样的。抽象艺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材料,伊娃·海丝后期的作品,几乎直接就是材料的展示。你要运用针线元素的话,就必须真正把它做出来,并且没有目的性,只有在抽象艺术中,它才真正实现了没有目的性。所以你也注意到了这个特点,因为真正的针线活,本来就是两面都要注意。这是我把针线活带进艺术中来的额外收获,不是有意为之的。
代:您是以棉线替代了油画颜料在画里面的作用。
余:最开始确实是用针线代替画笔来做这个事情,但是我发现没这么简单。你看这针脚,短线,每一针都是直的,硬的,真正用画笔的话怎么可能这样,那么在构思作品的时候你必须注意和运用这个,用得好的话,反而可以形成特点。别人觉得很新颖的视觉感受,其实就是从这种不可能中生发出来的。

线太阳 综合材料
余:我找到这个材料就是很偶然的一个契机,抽屉里以前放的针线,自己突然有点灵感就去尝试一下,慢慢的用实验做出了这个。
代:我觉得这真是独创。余老师您的作品充满了中国特色,棉麻线布交织之间,有一种农耕文明特有的温情。
余:就是这种老传统的棉线。这种棉线是我们中国妇女用的,很不好买呢,我是特意跑到汉正街,找到一个很老的小店子,外地人工厂的直销店,才买到这种线。因为棉线的质地更贴近麻质的画布。这个线呢,叫“索子”,就是过去用于缝被头的粗白线。丝线我一般不用,那种闪光的感觉和光滑,和亚麻布的画面不搭调,它传递不出棉线的那种质朴。你看,我用的都是一些快绝迹的玩意儿,我的针线活,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笑)

Ohne Titel - 50x50 cm - 2010
编辑:赵成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