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辉《直立的春天的剪刀》
毛旭辉直立的春天的剪刀布面油画2009年作180×150cm
剪刀是毛旭辉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自90年代起画家就开始了对这一物象进行描绘。早期他将剪刀作为一个怪异的符号来使用,并将其拼贴在各种现实生活的场景中,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愤怒和不安的情绪。逐渐地毛旭辉将剪刀形象从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抽离,形成一个平面的符号,消解了这个形象的实际意义,把它昇华为一种“物”的哲学。《直立的春天的剪刀》创作於2009年,从细碎的笔触和艳丽的颜色表达中我们得以见出圭山系列在此间的深刻影响,此时剪刀在画家笔下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造型符号,它可以代表任何一个所要表达的意象,在这里它仿佛是一座春意盎然的山,正批裹着粉嫩的新衣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毛旭辉在抽离剪刀形象的同时,将其作为“物”更宽广的含义释放,令艺术正真回归至纯然的自然属性。
丁乙《十示96-9》
丁乙十示96-9布面综合材料1996年作140×160cm
丁乙从80年代以来就一直描绘十字或米字格,他从极简主义的艺术观念出发,将重复性的劳作和无意识的心理体验凝结在画布上。他从色彩,笔触,材料质地等多方面物质媒介在这一单纯的主题上发展出一整套丰富的表现方式,成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件《十示96-9》展现了丁乙精致的手工性“技艺”,他将现实框进一个个严整排列的方格之中,用不同的颜色来赋予它们不同的印象含义,以绝对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其严密的观念形态令人叹为观止。
陈文骥《E》
陈文骥E布面油画2005年作直径100cm
陈文骥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抽象的疏离。陈文骥画中的世界总是和他不断摆脱现实生活的自然再现有关,虽然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真实的事物形象,但他所描绘的决不是具体的生活场景,而是经过他的思考与过滤的现实世界。陈文骥始终在感性世界中寻找自己的艺术基础,他或许能超越这个基础,但决不会脱离它,他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艺术独特性,在有限的空间和物象中阐释了现实的真实性。
王光乐《寿漆070311》
王光乐寿漆070311布面丙烯2007年作115×119cm
艺术家之所以把作品主题定义为“寿漆”,是因为在他的家乡福建松溪一带有这样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老人为自己的棺木刷漆,如果一直健在的话就每年刷一次,直到生命的尽头。这个习俗深深烙印在艺术家的心上,王光乐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他将丙烯颜料反复涂抹於画面之上使其成为主宰画面的肌理,繁复的劳作使画面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排列变成了覆盖。经过几百遍涂刷的丙烯,最後形成像犀牛角纹理和树木年轮一样的指示时间的标示,既体现了“寿漆”的主题,也表明了艺术家对生死的态度:生命的终极境界就是坦然面对死亡,远离尘嚣,归於自然。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