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5个瞬间——旅法艺术之行小记——秦一婷
0条评论 2014-11-25 16:08:2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静好的瞬间

在盛夏的午后,有没有比凉快更惬意的感觉呢?

那种感觉是,一呼一吸之间,恰如吕胜己在《鱼游春水》中所写的——“呼吸湖光穿九曲。贪求自乐,尽忘尘俗。”

我站在枫丹白露的湖边,想到这句词时,不自觉又引发了对水的各种迷思。枫丹白露的法文"Fontainebleau",原意是“美丽的泉水”。水本身是姿态变化万千的物质,但它给人的不同感受还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眼前这片人造的湖,并不算是秀丽的典范,也没有辽阔的水域,但伴它遗存于世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和一片占地1.7万公顷的皇家苑囿。岁月积淀裹挟着青翠芬馨,即便是再日常的湖泊,都在不知不觉中出落得优美非常。这依旧是个多雨的下午,压低的云层推涌着风,忽然降至的雨淋皱了湖面,泥土味被浇出了草丛……但风雨并不粗暴,并不会吹落花圃中任何一朵娇嫩的花,只是把凉爽、轻松吹进肺腑;片刻之间,风和雨又躲进丰满的云朵之后,夕阳余晖又漏在地面上,湖面又恢复成安稳、静好的模样。

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就一只像水母,忽东忽西地飘浮着,不自觉被各种琐事打乱了节奏。八月的这场旅行,是温和的光带着风,牵着一串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我再次与静好的瞬间不期而遇,让人恢复了回归日常躁闷时刻的力量。盛夏的雨后,伫立在枫丹白露的湖畔,呼吸随着青草味儿依存在我身上,是一段简单又安抚心灵的时光。

\
枫丹白露雨后的湖

光影交错的瞬间

伦勃朗一生从未离开过祖国,但他的多幅经典作品却离开了荷兰,如今被完好的保存在了卢浮宫的黎塞留馆中。伦勃朗笔下的光影魅力与他的生平故事早已被房龙和赫伊津哈等一众名家论述过,于此,我只想提一提他的一张创作于1655年的木板油画——《被屠宰的牛》。

这幅作品并不算大,37cm高,27cm宽,安静地挂在展厅左边入口的一面窄窄的侧墙上。相比黎塞留馆中其他肖像和风景佳作,这幅直接描绘动物残缺尸骸的作品显得特别“当代”,让人无法移开视线。1638年伦勃朗曾创作过同样题材和构图的同名作品,两件作品时隔17年,中间恰好经历他艺术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642年(这一年他创作了《夜巡》,让他由在当地新贵中炙手可热的状态转为了潦倒落魄的窘境)。1655年这张被留在黎塞留馆的作品,经历了画家人生境况的分水岭后,相较之前的作品,笔法却更为泼辣、凝练。1655年这幅《被屠宰的牛》,是伦勃朗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感情率真,早已脱离了传统的图式,体现了伦勃朗广阔的取材视野,敢于描绘他人认为不美或平凡的事物(这之前也曾有人描绘过,但并没像伦勃朗这般大胆,敢于将牛的尸体置于视觉中心上)。伦勃朗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即便晚年声名暗淡,却并没停止艺术语言的探索,他解放了笔触,协和了光影,只有像他这样技艺卓越又兼具坚毅品性的艺术家,才能铸造美术史上的丰碑。

\
《被屠宰的牛》1655年 木板 油彩 37cmX27cm 
\
《被屠宰的牛》1638年 木板 油彩 73.3cmX51.8cm

柔美的瞬间

初识藤田嗣治,是在查阅与常玉作品相关的资料中。当时我醉心于研究常玉气韵生动的线条,并未对资料中记载中的同样以东方式线条闻名巴黎画坛的藤田嗣治留意太多。藤田嗣治的画作相较常玉更为写实,也更迎合市场,他早于常玉抵达蒙巴纳斯,在“巴黎画派”的艺术家中,开创了将日本画的技法直接运用到油画中的新样式,显著的东方特色让他成为了第一位在欧洲取得成功的日本画家,被时人称为“巴黎的宠儿”。因此在巴黎主要的美术馆,例如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和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驻足藤田嗣治的原作前细品,我才猛然惊叹于“绝妙的乳白色”的魅力。

在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收藏的《寝室的裸女•吉吉》,是他以当时有“蒙巴纳斯女神”之称、好友吉吉为模特绘制的代表作之一。这张作品有着鲜明的藤田风格,细若游丝的黑色墨线勾勒着吉吉曼妙的人体轮廓,线条显得生动而韵律感十足,吉吉的肌肤泛着陶瓷般的光泽,她斜卧着的床褥上的阴影轻疏而透明……藤田嗣治并未将颜料厚重地涂抹在画布上,也没让色彩趋向丰富,相反,整张作品近似单色平涂。正如他所说,“在我最初的发表时代,有一部分批评家指出,我的画没有色彩,我的油画不是油画,而是水彩和素描。但是我认为,在白色厚底的画布上,确实是涂上颜料的油画。白色也是色彩,黑色也是色彩。长年以来,这些都堂堂正正地获得大家的认可。我只是先走了一步,后来的许多大家也画了许多黑白色调的油画。”由此可见,藤田嗣治在艺术探索中有着强烈的革命意识。

\
《寝室的裸女•吉吉》,布面油画,1922年,130cmX195cm

臆造的瞬间

美籍黎巴嫩摄影师瓦利德•拉德,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当代艺术家,曾获得2011年哈苏国际摄影奖。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的是他广受好评的作品——以阿特拉团体的名义处理的黎巴嫩当代历史的摄影作品。瓦利德•拉德运用摄影语言,创造性地表现战争的真实,以艺术的方式探索政治事件中冲突的解决。这组作品有着优秀当代作品必备的问题意识,但同时也很注重形式语言对作品主题的氛围营造。尽管当下我对瓦利德•拉德知之甚少,但作品引发的兴趣会让我继续搜寻他的资料,希望将来我能更进一步读懂他的作品。

\

\
瓦利德•拉德的摄影作品

离别的瞬间

返程的路上,倚靠在车窗边,我拿出手机,随意拍下了一组天空中不同姿态的云朵们。候机时一边翻看相册一边不住感叹,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无怪乎法国被称为上帝的宠儿。

旅行的意义,在于心伴着眼睛,触及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有些记忆太美,词穷语匮我只能深种心间。分别之际,看着机场上空悠然自得、飘来散去的白云们,就让我借花献佛一番,用爱伦坡的一首诗送给这个美丽的国家,以此聊表我对她的喜爱吧。

 “我不在乎我尘世的命运

只有少许的尘缘——

我不在乎我多年的爱情

被忘却在恨的瞬间——

我不悲叹我孤寂的爱人

生活得比我快活

但我悲叹你为我而伤心,

我仅仅是一名过客。” 

我相信我还会再来,能重温今日种种美好,和邂逅更多值得记忆的瞬间。

\

\
倚靠车窗时随手拍摄的蓝天与白云

编辑:罗远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