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韩子勇
2014年11月25日,由上海西岸发展集团特别支持的,新元文智主办、99艺术网联合主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快讯】2014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今日在上海西岸隆重举行)在上海西岸徐汇滨江拉开帷幕。本届峰会以"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为主题,聚焦"文化金融迈向新时代,艺术品金融发展模式与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文化产业机会"三个主题论坛,旨在打造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与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企业的无缝对接平台。目前大会正进行到第二单元,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正在做主题演讲,以下内容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演讲实录:
很高兴能够利用这样一个平台给大家介绍目前国家艺术基金的运转情况。上午我听了几位专家、老总的演讲。看来我们这个平台主要是讲文化产业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趋势这样一些内容。
国家艺术基金是2013年12月30日成立的,是由国家设立的、政府主导的、面向社会的、并由专家进行评审的公益型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我们财政拨款,因此和上午听到的很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我下面所介绍一些情况,可能对我们在座艺术机构是有帮助的。
怎么来理解国家艺术基金,说大家熟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就好理解了,它们是同一类基金,都是政府基金,都是公益性基金,无非是领域不同,社科基金主要是人文领域、现代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版基金主要是面向出版机构。我们国家艺术基金成立的比较晚,艺术基金为什么成立得晚呢?情况比较复杂。我们知道艺术现象比较复杂,艺术活动比较复杂,要依赖于灵感。艺术产品在和受众或者是消费者见面的时候,关系比较复杂,大众的心理是难以琢磨的,各种各样的流行趋势,各种各样的审美趋向,各种各样的爱好,是很难琢磨的。艺术活动或者说艺术品的评价标准比较复杂。在自然科学列领域,大家只要知道它怎么用就可以了,对于它内在的原理不一定了解的很清楚。医学领域没有哪一个病人要和医生去去争辩什么的,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但是文化品、艺术品所面临的标准却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时候既有同一个时期的分歧、对话、对立。又有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戏剧性的变化。比如说梵高。同样的也有一些喜新厌旧的情况在艺术文化产业当中,所以艺术活动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复杂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也许互联网大数据运用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人心有多复杂,艺术品、艺术活动的评价标准就有多复杂。
正是因为艺术品、艺术活动的评价标准复杂,再加上艺术活动的内容和领域非常的广泛,变化非常多,非常快。所以这种艺术门类的拟定也是莫衷一是,有很多新技术、新传播手段和新样式在不断的产生,文化、生产、创作、消费、传播的方式都会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一些非常新鲜的趋向。
国家艺术基金在2013年年底成立,首先它是一个公益性基金,其次它是有方向的,是由政府主导的,有一定价值观的。或者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项目和文化内容是有价值观标准和底线的。实际上西方的基金也有底线,不过它有它自己隐含的底线,或者是用其他方法来体现。第三是要体现公益性,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可以做到的一些艺术项目和活动,原则上就不宜再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
当然你说国家艺术基金是不是面向特定的主体和个人呢?这也不一定。这倒是和目前文化改革是相对应的,它是面向社会的。或者是国有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单位,或者是社团法人都可以申报这个基金。如果企业当中有公益性的,也是可以申报的。在艺术领域当中有一些风险很大,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无法做到的也可以申请,因此它的面是非常宽的。
去年我们在19个城市展开了调研,制定了4个申报指南。这4个申报指南主要是舞台艺术方面和美术方面。包括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等等的门类,也包括美术类的,包括创作形态、传播形态、演出、人才培养等等。这四个方面并不是我们国家艺术基金投资的全部,今年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选择的是大多数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比较容易汇报的领域,从管理来说也是容易评价的领域。
这四个指南发布之后,应该说各种各样的艺术机构都展开了热烈的申报。申报上来的项目,有4000多项。这4000多个项目,都是通过互联网申报的,从我们的网上平台申报的。希望大家关注我们国家艺术基金的网站,你输入国家艺术基金就可以找到这个网站。今天大家看到的评审报告在我们的网站上也是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都可以下载。了解今年的申报情况和项目评审情况,对于有兴趣的一些机构和个人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有帮助。
我们明年年初将会对这四个指南进行修改并发布。也就是说2015年的项目指导离现在也不太远了。经过理事会的同意我们会增加一些指南,扩大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领域和范围。根据申报的情况,舞台艺术申报的项目最多,达到了50%,包括大型剧目,也包括小型剧节目,美术摄影书法项目800多项,传播交流推广800多项。应该说不同的艺术门类领域,目前的结构和个人的分布情况不太一样。舞台艺术领域可能还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国家的院团,一些转制的艺术表演团体实力强一些。当然社会上最近这些年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民营艺术团体,他们也申报了很多项目。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也是如此,很多事业单位、艺术企业都进行了申报。但是就我个人判断舞台艺术这方面的申报情况,无论是从量还是质来说是比较好的。美术摄影,书法个人可以申报的资助项目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有很多很有实力的青年艺术家对基金还不是很了解,或者说了解了却不知道怎么报,包括申报的时候对指南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很透等等原因,这方面的申报还不是很明显。在传播交流推广过程中虽然今年的情况还是可以的,但是潜力也很大。指南考虑到的传播交流推广方式方法非常多,形态非常多。今年主要侧重演出和展览这两种形式,明年我们在传播交流推广上,在资助的形态上也会有所拓展。只要是有利于艺术品的传播、交流、推广符合我们资助范围的都应该尝试去申报,我们会积极组织专家去评定。艺术品说到底无论是兑现其经济价值,还是扩展社会影响力,都是需要在传播当中实现。艺术品不传播,它的价值就是虚拟的,是没有实现的,艺术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在传播和交流当中来得以实现。
从申报主体来说,今年虽然大部分艺术机构都有申报但还有一些很好的艺术机构没有加入到申报当中来。不是说都要加入,但是如果说你有需要,也有好项目,符合艺术基金支持的范围,都应该试一试。这几年我在上海也看了一些艺术机构也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情况。觉得有一些很好的项目,完全可以试一试。包括一些国有的知名的艺术机构,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报。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第一年就像我们搞家庭联产承包一样的,小小的做一些探索,然后其他地方再跟上来,几年之后才会让这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都愿意参与的事情。国家艺术基金不会等几年,也许一两年就会有很多的机构积极参与到申报当中。
基金的质量取决评审的质量,而评审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申报的质量。从申报来说,有一些省很重视,有一些省则不是很重视。当然很重视的省份可能报的量上去了质不一定很好。而有一些地方量不是很高,但是命中率很高。总体来说就和艺术发展的现状,和机构数和机构实力有一个大致的匹配关系,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有一些地方像四川、广西、海南申报的量确实是有点少,海南才9项,还不如西藏。黑龙江29项,这与黑龙江的艺术发展是不匹配的。四川报了68项,这个肯定是偏少的。所以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和整体实力比较强的一些地区,它的申报量在明年会有一个增长。
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申报是一个方面,申报结束之后就要评审,这是最核心的。评审是这样做的,年初的时候通过各个省征集专家人选,大概是5000多名。虽然我们有国家艺术基金的专家库,但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评审不是哪一个领导说了算,或者说是哪一个机构说了算,而是要艺术专家来评审。我们征集了5000多名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个门类比较拔尖的专家建立了一个专家库。对入库专家也进行了培训,因为国家艺术基金评定是第一次。虽然说专家参与过各种各样的项目评审,但是基金项目评审还是头一次,所以还是要进行培训的。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现场培训的方式,对国家艺术基金的专家进行培训。
评审的专家有一个遴选标准,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就不细讲了。评选之后我们进行初评,初评按照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同行评定,双向匿名,地域回避的方式来进行评定。同一个门类专家包括艺术专家、管理专家和少量的财务专家。地域回避是说北京的项目不能由北京专家来评,上海项目不能用上海专家来评。双向匿名是申报单位和主体在名称上是通过计算机隐去的,同时是分散评审。比如说上海一个项目,可能是好几个省市的专家在自己家里评,他们之间也是不了解的。应该说这样的方法干扰比较少也比较客观。就目前来说,也是一个大家通行的做法。初评评出来之后,专家对项目进行排序,计算机把进入复评项目自动筛选出来。我们的复评是进行会议评审,计算机抽选出复评专家之后,按照艺术门类把这些项目给相关的专家,讨论之后他们各自独立的排序、评价。对于一些大型项目也要求申报主体现场答辩。
因为艺术门类很多,所以对复评项目进行了一个分类。我们的复评是五大类项目,一共是27组。像舞剧、杂技剧、歌剧是一组,话剧、戏曲一组这样去分。这样进行评选。当然对一些较小的门类虽然不适合合并,比如说木偶、皮影,这两个个相关的专家都有限,全国的机构也不是很多,特别是资深的专家也不是很多但我们只能放到一起评,而不是木偶和皮影各自一个组。这也会根据将来的申报量和发展来看。如果说以后发展的很好,量很大也可能会分开。
今年复评之后一共资助了394个项目,小型项目200个左右,大型项目200个左右。这394个项目包括了不同了类型,包括大型舞台剧,美术摄影书法,人才培养、传播交流推广,小型剧目。因为美术摄影书法是资助个人的,资助金额比较少,只有10万左右。小型剧节目不超过20万,比如说一首歌,一个曲艺,一个舞蹈类似这样的单个节目,这样的都不超过20万。从今年的申报量到最后资助量来看,大概是10:1,这是一个平均的比例,可能有的门类稍微高一些,有的门类更低一些。比如说舞台艺术就是不到10:1。
从评审的情况来说。因为理事会的同志和基金的同志都不参加评审,更多是作为服务人员参与的,听了专家的判断,发现很多艺术机构还不是很会申报。特别是过去的一些国有的事业单位和专体改制的艺术申报,他们过去习惯于打报告,从上级主管部门获得经费。基金是采取项目制管理,要作为项目申报,因此在梳理自己的优势,策划自己的项目,做项目的经费预算方面的安排的时候,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会申报。评审当中,就评委来说专业领域当中的评委占的比例比较高。评委也是有自身偏好的,有的评委比较关注纯艺术的项目。对一些跨界重合的,形式上不是按照标准化方式操作的项目可能会有所忽视。比如说杂技剧和舞剧放到一起评的时候,舞剧就比较有优势,因为舞剧更加经典,而杂技和杂技剧更加通俗,这个情况会在以后逐步的纠正。经过理事会同意之后,我们会适当的调整一下专家的结构。使专家和代表更加广泛一些。将来也可能请一些著名中学的艺术老师参与进来,一些媒体人也有可能成为评审专家。他们对艺术的判断和理解就不是那种太过专业化,能从更广的方面看待事情。
申报各省的分布也是不平衡的,因为有一些地区发展的时间比较长,部队的艺术机构虽然说报的不多,但是他的质量很高。而有的地方是有很多有实力的机构没有报,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我们有京剧、豫剧、川剧等等但是没有秦腔和越剧,在艺术门类的分布上,在申报主体的形态上,在项目的空间分布上,不是特别的平衡。不平衡也是正常的。因为艺术发展无论是从门类来讲,还是从空间分布来讲,就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可能发展的快一些,实力强一些。有的地方这几年好一些,以前不怎么行。而有的地方是以前不行,现在行。但是随着基金申报和基金评审的逐渐展开,大家参与的更加充分之后,将来的申报和评审就会逐渐的接近我们国家各个艺术门类比较好,各个地区发展比较好的水平。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在座有很多艺术机构,有了好项目,公益性的项目,渴望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很难做到,有一定风险的,就要积极的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谁也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这个平台是打开的,是持久的,只有大家参与这个事情,国家艺术基金才可以发展的更好。我们才可以不辜负纳税人的钱,财政的钱。谢谢大家!
编辑:郑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