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玩雅趣
制作规整统一的官窑瓷器自然备受追捧,而制作精细的民窑嘉器也越来越值得珍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明空白期青花梅瓶、明末清初转变期的青花、五彩瓷器、清早期单色釉精品、晚晴民国瓷器精品等,其制作精巧不输官窑之物,纹饰描画更是大胆巧妙,颇具新意,蕴含普通官窑瓷器无法比拟之魅力,颇为珍贵。
"明崇祯青花加官进爵图缸"唇口宽沿,圆弧腹下敛,胎体紧致,除底足外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腹部以青花绘加官进爵图,画面正中亭阁垂柳下一人着官服而立,一手扶带板,宽衣大袖随风摇摆,显得神采奕奕,身后侍从或举扇、或持册页,迎面二小厮,一人托冠帽,一人托爵杯,寓意"加官进爵",是为明崇祯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吉祥纹饰。人物描绘动作轻盈,神态生动,颇具转变期人物描绘的特征,地上"V"字地纹,鱼卵状叶片,山石间括号状祥云,介字点叶片,蕉叶山石旁之椿叶点,中茎留白的蕉叶等都是崇祯时期典型标准的要素,于此器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晚器官窑已经停烧,给民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大量明晚器瓷器实物来看,不乏精品远超嘉万官窑之物。晚明文人阶层介入手工业的生产,促使各类手工业制品步入一个兴盛期,民窑烧造亦是如此,同时还促使内销民窑瓷器绘画上增添几分文人品味。本品便为此中佳作,绘画笔意丰富,皴法灵动自然,人物描绘简约而不失细腻,另外青花发色浓艳,渲染恰当,实为一件崇祯青花瓷器之珍品,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实为研究、赏玩、珍藏的不二选择。
"清顺治青花五彩人物诗文筒瓶"所提诗文描绘场景颇具画意,历来常被引用。成书于宋理宗淳十二年的《五灯会元》卷十九中有"九十春光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么?然虽如是,且透声透色一句作么生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或为最早见此联诗句,后于元明的诗词、小说中常有引用。如元代石君宝作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一折中有诗"家家无火桃喷火,处处无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明代洪编印的《清平堂话本o西湖三塔记》中更是有颇为相似诗句"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一回亦引用此诗"上苑花开堤柳眼,游人队里杂婵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综上所述,可知此联诗句所描绘应为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结合画中男女相望的场景,颇为契合。本品彩料发色,纹饰描绘颇具清顺治时期的时代特征,这种诗画相结合的做法也为当时所流行,同时本品所选故事、诗文又十分独特,较为罕见,加之其描绘精细又远超同类,实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嘉作,收藏价值极高。
"清康熙五彩五子折桂三星图凤尾尊"口外侈,束颈,弧腹下收,承接二层台圈足,胎体紧致、厚重,通施白釉,釉色白润,口沿下、颈腹相交处、近底处具有红绿彩锦纹相隔,胫部有变形莲瓣纹,外壁分别于颈部和腹部以五彩绘制五子折桂图和三星报喜图,五子折桂图于洞石怪柏和庭院之间绘衣着各异公子五位,均手持桂枝,寓意折桂登科;三星报喜图松柏之下,福星持如意,禄星持笏板,寿星捧寿桃,间有童子四位,或戴金冠,或持彩旗,或玩风车,形态各异,灵动活泼,其中寿星额颇硕大,十分醒目突出,两幅饱含吉祥寓意的画面绘制精细,笔触自然,用彩协调,十分难得。
康熙五彩在历史上颇为著名,以其色彩绚丽、绘画精湛、种类丰富著称。本尊画工细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末粗率画风,施彩匀薄的弱点,其彩料发色特征明显。人物绘画精细,具有十分典型的康熙时期的人物纹饰特征,形象高大,面部轮廓线很细致,有浅淡渲染,显得更加灵动立体,加之本品器型规整,体量硕大,且为名门藏品,实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