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美术馆】2015年1月22日至25日活动预览
0条评论 2015-01-22 15:00:0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民生讲座| 城市车间: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展览

2015.1.23 周五 19:00

主讲人:朱晔 

语言:中文

关于讲座 

讲座将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对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的策展思路进行分析与讲述。并结合四个分展场的主题“景观城市”、“生产之境”、“人机未来”、“城市客厅”,与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课题进行比对。

\

中国近20年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化,其主要生产模式为空间生产。因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特征,中国的大规模、同时性的空间生产以土地为生产资料,以各类城市空间为生产对象,以景观符号的生产为表征,同时也通过空间的生产,构建出新的生产关系与利益关系,由此塑造出了城市大众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理解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某种结果,而我们所面对的“城市”就是中国经过20年快速城市化发展至今的城市。

\

如果说“社会工厂”的总主题对应着对目前社会领域的“集体架构、情感和符号的主体性和自我性的产生和调解”,那么“城市车间”则成为了其有机组成与相互呼应的一部分:一方面以“城市”为代表的各类空间既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的主要对象,又广泛地对包括艺术活动在内日常生活进行着塑造;另一方面,“车间”可以看作是“工厂”的结构单元与有机组成,它有着空间属性的多义性:既是空间性的,又表征着生产性,同时还有着单元化和基本行为组织的特征。

与所有的正史不同,分布于城市空间的“城市车间”单元,离开了主馆的官方空间和权力中心,渗透于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点状的、即兴的、非标准化的、属于个体和记忆的方式,对于当代自上而下地由意识形态与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对于日常生活的笼罩,实现针刺点穴状的空间与作品的回应。

\

野生的民间故事应对于被铭刻的正史,有着野生的原初态的活力,并以此区别于体制的科层制特征。在当代艺术以自身作为其对象和对手的时代,通过野生的民间姿态,以日常生活作为现实基础,以理想主义、享乐主义并存的活力,通过虚拟的各类适用主义的作品,对包括当代艺术在内的城市空间、社会现实与机制进行广泛的探讨。

这种体制与民间的博弈也是上海双年展进行自我审视与思考的一种特有方式与补充。

关于主讲人 

朱晔,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策展人。独立策展人与艺术家,城市研究者。199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2005年12月组建“嗯工作室”进行城市可能性研究。2005年7月起至2009年任《城市中国》执行主编,曾任2013年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3年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执行策展人。

\

民生讲座| 人机未来

2015.1.24 周六 15:00

主讲人:袁烽 

讨论嘉宾:范凌、吴迪、周渐佳、张朔炯 

语言:中文

关于讲座 

建筑师痴迷于机器智能已经有一个世纪了。1910年,法国艺术家Villemard就书中构想使用机器人建造房屋。1964年,Archigram构想了一个行走的城市,城市中的建筑物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智能机器。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建筑公司开始尝试在高层建造中使用定制机器人,但因为金融危机在90年代初这股热潮便戛然而止了。

近年来,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过对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和开发,利用机器人准确、灵活和多功能的特性,将智能建筑推向了新的高度。这种尝试并非乌托邦式的纸上谈兵,或是无止尽的研究新型机器,而是借助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强大的实践基础,通过与建筑行业软件的衔接以及建造工具的结合,最大的发挥机器在数字建造中的优势。

本次讲座,在主讲人袁烽的带领下,将与范凌,吴迪, 周渐佳,张朔炯这四位杰出的青年建筑师一起探讨建筑师眼中的“人机未来”。

关于主讲人 

\

袁烽,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2008年至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设计与教学工作。2010年起负责教育部高密度人居环境实验室“数字设计研究中心”(DDRC)的工作,作为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袁烽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数字设计方法与数字化建造方法研究。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领域的重要奖项,其中包括2014年亚洲建协的年度建筑入围奖,维纳博艮砖筑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等,并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

 

编辑:罗远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