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莱臣虚斋藏画合璧展”观看人潮
推动优秀展览进入大众视野,但门槛较低令人忧
“今天外面下这么大的雪,展厅里的观众一点都不少!”28日,“庞莱臣虚斋藏画合璧展”的策展人庞鸥兴奋地对记者说。“庞展”自上个月在南博开幕以来,观者络绎不绝。这两年,我省各大艺术展览场馆,让人期待的好展览渐渐多了,这些展览背后,策展人这一群体也渐渐进入大众视线。那么,策展人究竟是什么角色?他们是一些人眼中的艺术“掮客”,还是艺术大众化的真正推动者?
多数策展人只是“牵线”角色
策展人,到底做什么?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介绍,策展人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创意、组织与管理的专业人士。“并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家或有艺术经验的人都可以成为策展人,优秀的策展人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要有艺术方面的实践,有学术修养,以及强大的号召力。”
这两年,随着一大批民营美术馆的兴起,“策展人”这一群体开始蓬勃发展。他们在给艺术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不少问题也同时暴露出来:进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学术水平差、缺乏创意等。诸子艺术馆馆长马龙辰介绍说,目前国内高校并没有“策展”专业或学科,只有类似的艺术管理、艺术评论等。因为策展门槛低,没有资格准入制,所以策展人身份来源十分广泛,除了各家艺术机构中的专业策展人之外,各路艺术家、专家、媒体人、商人,只要拥有资源,谁都可以客串一把。
“策展人市场的混乱,实际上是对艺术的戕害。”美术评论家纪太年告诉记者,“在国外,优秀的策展人和批评家在艺术生态中具有鲜明作用,他们拥有话语权,甚至可以对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起决定作用。”而国内很多所谓策展人,往往还只是“两头牵线”的角色,把艺术家与展览机构、赞助机构捏合在一起,这样的“艺术掮客”很多人缺乏艺术理念、思想资源匮乏,很难贡献出有创意的构思。不少策展人的工作,前期就是打打电话联系艺术家,在展览形式上同样缺乏创意,开幕式大多是领导站一排挨个讲话、剪彩。展览附带的研讨会,请来一帮圈子里的朋友互相吹捧,很少有真诚严肃的学术探讨。
优秀策展人需精通十八般武艺
“策展人应是整个展览中的灵魂人物,无论是从艺术家的选择、作品的定位、以何种方式呈现、作品所需要面对的受众人群,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不能为面子或金钱而放弃艺术追求。”马龙辰说。
秉持“零场租”的南艺美术馆,这几年推出了一批重磅展览,开馆两年来迅速蹿红。这背后,是南艺美术馆4位“80后”组成的年轻策展人团队。1987年出生的陈瑞说,自己每年独立策划近十个展览,已经独立制作过“德国新客观主义大师奥托·迪克斯中国首展”“水墨档案——中韩水墨交流展”等系列展览。“南艺的展览,学术性是排第一的,对策展人提交的每个创意,学术委员会会严格把关,不少策划常常会被否决,从而保证展览的专业质量。”
作为新生代策展人,陈瑞认为,对于高校美术馆而言,一个优秀的策展人尤其要注重展览的学术性,展览必须经得起业内人士、学者的批评研讨。因此,一个策展人的知识储备、构思理念尤显得重要。
当然,一个好的策展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商业运作。“一个优秀的策展人要懂得平衡艺术性、学术性与商业利益。”在马龙辰看来,良性商业运作与学术追求并不相悖。“现在很多策展人,一谈商业运作,就只懂去拉赞助,但如果展览本身值得看,观众肯定愿意掏钱买单,比如去年上海的莫奈展览,尽管门票高达100元一张,全国观众仍然在门外排长队。”马龙辰说。
普及艺术,需优秀策展人助推
去年,省美术馆举行的“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展”,火爆场面让人记忆犹新,创下省美术馆观众流最高单日记录。美术评论家纪太年反思说,这其实也反衬出我们优秀展览的匮乏。其背后,是优秀策展人的缺位,说明我们能拿得出手的顶级展览还太少。“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观众审美素质普遍较高。然而由于缺乏优秀的策展,江苏难得一见世界顶级的大展,所以观众普遍存在‘吃不饱’的状态,很多人常常跑去上海甚至是北京看展。”
“庞展”的火爆,让策展人庞鸥坚定对于江苏展览的信心。他说,“江苏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艺术人才济济,这时候拼的是策展人的世界眼光和艺术嗅觉。”这次展览,“庞展”联合了国内三家顶级博物馆,在前期印宣传画册时,有意识地增加英文翻译,从而赢得很多境外媒体的关注。
新媒体时代观众的口味,也对策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庞鸥承认,没有预料到“庞展”开幕后,最火爆的竟是在微信朋友圈,开幕半天后南博公众号推送的专题文章,就被网友们疯狂转载。作为策展人,他也及时调整方案,展方每个步骤都会分批在微信中推介,从而吊足观众胃口。
马龙辰说,展厅的布置要讲究,当展览中有几幅重量级作品时,以往的作法是把它们一股脑地堆在门口,但实际上,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幅会让观众感到惊喜。而南艺推行“策展人导览”制度,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培育更多优秀策展人不是小事,它事关大众审美的提升与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