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被动的注册美博,加入每年一度的中国主宾国外宣活动,到艺术跨界、艺术携手慈善、藏家俱乐部、艺术教育APP、衍生品,再到逐渐清晰的为中国艺术的推广探索一条新路,如何能更为有效地宣传和推广艺术、艺术家?短短的5年时间,美博已经奠定了自己特有的定位和业界影响力。这些有条不紊的进行,都离不开其决策者。为此,99艺术网采访了这些事件的主角——美博文化执行董事徐娟女士。
美博文化执行董事徐娟女士
成立美博文化 有感于中国当代艺术对外宣传不够
99艺术网:美博文化成立于2009年,最初成立的初衷是什么?5年来自身发展的定位又是什么?
徐娟:2009年当我离开保利拍卖时是为做一个大型巡回展,这个展览做了两年,巡回了国内五大美术馆,期间,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柳斌杰先生看到展览,非常认可我们所做展览的品质,随即邀请我们加入中国主宾国活动——每年一个国家中国最大规模综合外宣活动。所以,我们注册美博来做这件事,从这个角度说是被动的。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我和我的合作伙伴们同时有感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宣传推广模式太过单一,所以我们就很清晰的有了自己思路——要为中国艺术的推广探索一条新路。艺术家版权及艺术衍生品开发这些项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拓展艺术家的宣传渠道。因此,我始终围绕着怎样能更为有效地宣传和推广艺术、艺术家这个角度来考虑公司的定位,坚持对外展览的同时,拓展艺术家横向宣传途径,拓展艺术影响力,调动起多种传播和展示手段。
99艺术网:如果说主宾国活动是以“被动”的姿态开始做的,那么“中国工笔画大展”是怎么抓住机遇来做的?
徐娟:中国工笔画大展是中国工笔画学会每三年一届的一个展览品牌,已经做了九届,2016年是30年,第十届。九届大展之前的八届因为展览机制等原因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官方学会要兼顾的东西很多,最后平均主义的做法导致整个展览的面貌并不是特别吸引人。所以中国工笔画学会新一届的领导想要有一些突破找到我们,我们给出了一些策划方案,包括引入策展人机制,通过一个策展团队保证了第九届工笔画大展的学术性、公开性、公平性。六名策展人的年龄跨度从30岁到70岁,保证在视野和关注角度等方面能互相弥补,并把展览分成特邀、提名和社会征集部分,基本上涵概了中国当今主要的创作群体和面貌。另外,在这次展览中,展厅空间设计和出版等都是用很优秀的建筑师、平面设计师在做。展览本身创下中国美术馆年度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纪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持续报道及与慈善项目的结合,增加了社会大众参与度,这是以往展览所没有的,大展之后的新工笔热潮应该与之有直接关系。很幸运的是,工笔画学会很相信我们这个团队,我们已经接受邀请,参与策划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综合第九届的经验,2015年下半年,我们就将启动十届大展的策划筹备,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这次展览,相信届时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更为新颖的面貌。
TMF集团赞助的《传统的复活---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之夜现场 2012年
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呈现出最体面、规范的一面
99艺术网:像“传统的复活”作为跨国展览在策划上会有哪些困难?
徐娟:首先场地就是一个最大的困难,因为国外的场地都要提前预定,需要两三年,甚至三五年都不为过,而“主宾国”的活动通知最快提前一年才能基本确认。其次是沟通,比如说跟英国的时差是7个小时,我们正在筹备5月将在纽约的主宾国艺术展,我们与纽约12个小时时差,我们和那边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是从下午开始到晚上加班去沟通,这是最常规的困难。此外,还有高昂的运输费、保险费用和当地的人工费。例如在德国,2009年,一个人工刷一个展厅是9000-12000欧元(9-12万人民币)。此外,到了当地以后,当地的对接是否妥当,作品的仓储是否合理安全,以及展览开幕以后的媒体宣传活动策划等等都是需要劳神费心的事。
其实,美博这些年都是赔钱做这个项目,但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平台,股东也很支持,认为这恰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所在。从学术到展览细节,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让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体面地展示出来。
99艺术网:聊到宣传、策划方面,作为一个主宾国的活动,如何把声音最大化?前期策划部分是怎样进行的?
徐娟:如果确定了主宾国的主办国之后,我都会先过去,几次不等,像英国,去了三次。因为要找到对方对等的人,帮我们去对接一系列事情。所以在展览期间每天晚上在我们的展览场地都有一个赞助方,他们会做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活动,互动效果非常好。比如荷兰最大的商业咨询公司TMF集团和世界第一大律师事务所DLA PIPER分别做了一个“中国之夜”;英女皇的理财银行请我们去他们的总部做了一个高端的晚宴;展览期间我们受邀去德意志银行欧洲总部参观他们的收藏等等。另外,在英国主宾国活动期间,我们还策划了徐冰和蛇形画廊总监小汉斯的高端对话以及徐累的个人演讲,观众反响很强烈。欧中联合会为展览在威斯敏斯特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晚宴等等。
我们这些年跟主宾国组委会合作沟通地非常好,也很感谢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我们这个活动也没法做。2015年5月,“传统的复活”将在纽约举办,活动将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届时美博文化将同期举行研讨会、酒会,与跨文化学者展开对话,另外同时会在纽约召开与一家时尚科技公司合作的跨界产品发布等,以比较综合的方式,借主宾国活动契机增进中美两国文化艺术交流。
编辑:李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