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堂年后首展开幕 聚焦混血家庭 人类将走向何方?
0条评论 2015-03-07 17:54:0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5年3月7日16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迎来了其新年后的第一个展览《MIXED BLOOD|混血》艺术家CYJO个展。展览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办,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赞助,艾伯乐馆长策划。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4月3日。
 
CYJO 是出生于1974年的视觉艺术家,她的创作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并涉及文本及视频等领域。以其韩裔美国人的身份,CYJO深刻体察不同文化的细微差别,并时常将这种冲突视角反映到她的作品当中。她不断探求关于文化、生活经历、传统与现代性如何塑造个人与集体的身份认同(Identity),以及,社会如何影响传统和文化的演变等问题。
 
CYJO的作品《混血》是一组基于摄影及文字的项目。这部作品由2010年开始至今,记录了十九个生活及工作在纽约和北京的家庭。据了解,该系列作品至今仍在记录。作品中每一个家庭的夫妻都是不同种族或人种,并且都育有子女。十九张照片自身与彼此之间的一致性暗示了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混血”或者说“混合”家庭。家庭成员都是按身高从左到右、从高到低依次站立;只有一个例外,即摄于2013年的作品,“马利克家庭”。在这部作品中,家庭成员站成了一个v字形,最矮的在中间,高个子的则分立两边。
 
《混血》意在质疑和发散关于人种/民族的历史学分类方法,同时将关注点集中在相互链接的、跨文化的体验。CYJO的照片不仅反映了种族/民族的选择和统一问题,也按暗示了文化遗产力量中所存在的紧张和分歧。这些肖像照片与相应的文字一起向我们诉说着拥有着不同经历、文化背景和国籍的家庭成员之间变动的关系。这样的人种和文化大融合的家庭现象持续影响着现今美国乃至全球社会的身份认同。
 
在当今社会,种族和民族认同的性质和界限正逐渐成为一项个人选择,而不是一项社会强加的条件。尽管当今世界仍存在无数极端的种族歧视,种族不公和文化敏感缺乏现象,但《混血》系列作品中的家庭也许在向我们暗示,随着混血家庭和个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增加,他们也许将逐渐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方式打破和压到那些邪恶力量,而他们自己的自我定义和再塑造能力也许能够战胜社会上那些过时的行为模式和方式。
 
策展人艾伯乐表示:“CYJO的《混血》系列作品提出的内在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终极问题,即:我们——人类大家庭——将一起从这里走向何方?”
 
CYJO的作品广泛地在世界各地展出,其中包括:史密森国立肖像馆,华盛顿市;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休斯顿;JANM美术馆,洛杉矶;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今日美术馆,北京;梯级艺术中心,北京;亮点设计中心,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北京;CFCCA,曼彻斯特;韩国协会,纽约等。她的作品曾广泛的被出版物及广播报道,包括A+A杂志、Slate杂志、Conveyor杂志、每日邮报、NBC、ELLE韩国、Eloquence杂志、环球时报、摄影之眼杂志、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史密森杂志、纽约时报、青年视觉、CBS新闻及PBS周日艺术新闻等。她曾在各地进行讲演,包括史密森国立肖像馆、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美术馆、韩国协会、迈阿密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今日美术馆、海外韩国基金会以及鲁宾美术馆等。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