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于正观美术馆举办开幕式
0条评论
2015-03-08 20:41:1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1/1]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策展人王萌致辞
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先生致辞
艺术家秦艾致辞
艺术家高茜致辞
艺术家李戈晔致辞
艺术家祝铮鸣致辞
艺术家孙浩致辞
盘古创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萍女士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3年《missa弥撒1》纸本水墨84x108cm
刹那 绢本设色 70X90cm 2013
池塘 纸本设色 97X180cm 2014
岛屿1 水墨宣纸 47x282cm 2014
对岸No.2 纸本水墨 73x90cmx3 2013
隔岸 纸本设色 67×100cm 2010
合欢之三71x40cm 纸本设色 2014
黑色的树 (3) 纸本水墨 69x100cm 2014
寂静的间歇 纸本彩墨 97x183cm
金翅 纸本彩墨 70x70cm 2014
魔镜1 纸本设色 123x117cm 2010
溺18 纸本水墨 185X146cm
漂流 198X200cm 2013
墙头马上·快意子昂 85.3x59.8cm 纸本设色 2014年
逝去的记忆-月夜 纸本设色 115×141cm 2011
桃花源 绢本设色 120x180cm 2013
王与后 纸本水墨 200X200cm 2014
相望7 纸本综合材料 145X75cm 2014
向大师致敬-寻找乔凡尼•贝利尼 绢本设色 55x45cm 2012
兄弟 No.10 纸本水墨 80×444cm 2014
夜奔 宣纸+墨+不织布 200×700cm 2014
之•间38 绢本水色 50x120cm 2014
蛛丝游记a 绢本设色 33x33cm 2014
2015年3月8日,由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王萌先生策划的“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在正观美术馆举办开幕式。陈林、党震、杜小同、高茜、杭春晖、金沙、雷苗、李戈晔、李军、刘琦、吕鹏、秦艾、秦修平、孙浩、谭军、涂少辉、王煜、徐华翎、徐加存、曾健勇、张见、郑庆余、祝铮鸣23位艺术家作品参展。展览旨在通过美术馆式的学术关照视角,将艺术生态中正在发生的“水墨进程”纳入学术检阅的框架,将展览的展示功能延伸为一种“研究”,从而打造起一个由正在发生的若干个案整合起来的艺术现象,联通艺术生态与美术馆的公共视线,从而让美术馆进入艺术发生的“现场”并起到一定的“介入功能”。
水墨中的“前突后拽现象”
展览希望成为一次“对话式”的研究室,策展人王萌表示:“‘水墨’是个复杂而又奇特的现象,从前几代水墨画家的实践看,存在一个‘前进’与‘后撤’的张力,在‘开进’中也在‘后守’着什么,我称之为‘前突后拽现象’。从作品看到,这一代的艺术家整体上往前走的更远,他们会不会也面临适时的‘回撤’?还是坚定的走向深处和远方?在此前,面对我们这个正发生的‘当下’,一起走进‘图像研究室’,去面对水墨进程中的这种‘显像逻辑’。”策展人王萌缕析中国绘画“显象史”,提出“意象视觉”、“写实视觉”和“图像视觉”三种基本型的跨越古典、现代和当代的“象”之视觉生成机制,提供一个联通当代“发生现场”与历史“已有标样”的对话框架,将“展览”使用为一种“研究对话”的可能,与艺术家形成务实交谈,从中进入一个实质的讨论语境。让展览再次成为“文化发生”的行动,让美术馆的策展更具活性的“介入功能”和恰切的“激活效应”。开放性,讨论问题,而不是以“图像”为旗帜拉出一个画派,是本次“研究室对话”的基本性质。
“图像”从未离开过绘画本身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策展意图是,对“图像”作为水墨进程中的绘画方式和“显象逻辑”,进行一次“呈象”动力系统的学术交谈。这里所指的“图像”,源自于艺术家创作中对于“象”如何显现的一种“图像意识”,是一种绘画世界里发生的“视觉行为”,它“迹象”为最终的艺术作品。从视觉上看,不同于单向度的古典和现代形态中“意象”和“写实”观念。纵观中国画对它所追寻的“象”之显现史,穿透古典和现代已知的视觉经验,不难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显象逻辑”和绘画方式。对此,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先生表示:“绘画作为一门平面视觉艺术,似乎必然被规定为图像的呈现,具象再现是写实图像,抽象图像则呈几何化,而中国画的意象言说是意趣与意味的图像迹化。可以说,‘图像’作为一种内在要素从未离开过绘画本身。”
艺术家的选择构成着“新的动力”
据了解,“图像”,是艺术史研究和当代艺术中难以越过的语词,无论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所载图案,还是希腊巴特农神庙檐壁的雕刻,都被列入“图像”的范畴,但这是艺术史叙事中“文字-图像”关系下的“图像”,与本次展览关系不大。而人类在运用照相技术的焦点机械“冷透视”所获取的“再现逻辑”下的“照片”,记录了外在世界的视觉外壳,是“科技的图像”,属于“机械图像”范畴,缺乏人的温度,也与本次展览所讨论的“热图像”(人的温度)问题有所相隔。需要界定的是,这里所指的“图像”,是以水墨为绘画媒介的人类艺术创造过程中,在对视觉之“象”的表达中,存在于艺术家创造中的人的“视觉思维”,它以水墨媒介的方式在特定绘画方法作用下,显现于纸本,生成绘画之“象”。宏观目前活跃的一批水墨画艺术家,已在近年的不断探索中,承续古典的“意象”、现代的“写实”,分享其中的水墨元气,又在当代的绘画从“现代主义”推进到“当代艺术”的“跨文化语境”中寻找到“水墨显象”的新方式,这一方式从“个案”逐渐聚拢为“现象”,甚至在“发生性的文化态势”下正有进一步生成“显象逻辑”之系统的可能。在这条扩展的水墨新境中,“跨文化”,毋庸置疑,已成为现在的基本事实。艺术家的选择,在今天是自由的,但一经选择,也在构成着“新的动力”。
本次“研究室”的关注视角是在“当前水墨”行进中以“图像”作为“绘画显象”观念的一种“现象式”的呈现,打破工笔和狭义的水墨概念,对作为总体的年轻一代的“水墨创作”,表现在平面(非装置等媒介)作品中的一种现象,进行提出和缕析。结合正观美术馆展厅似“研究室”的空间结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特点,将“研究室”作为一种策展方法,通过四个维度里的对话层次,将“图像”带入“研究室”,正视已经取得的成果,分析其中的问题,更让水墨在“新的常态”下进入客观冷静的状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
水墨中的“前突后拽现象”
展览希望成为一次“对话式”的研究室,策展人王萌表示:“‘水墨’是个复杂而又奇特的现象,从前几代水墨画家的实践看,存在一个‘前进’与‘后撤’的张力,在‘开进’中也在‘后守’着什么,我称之为‘前突后拽现象’。从作品看到,这一代的艺术家整体上往前走的更远,他们会不会也面临适时的‘回撤’?还是坚定的走向深处和远方?在此前,面对我们这个正发生的‘当下’,一起走进‘图像研究室’,去面对水墨进程中的这种‘显像逻辑’。”策展人王萌缕析中国绘画“显象史”,提出“意象视觉”、“写实视觉”和“图像视觉”三种基本型的跨越古典、现代和当代的“象”之视觉生成机制,提供一个联通当代“发生现场”与历史“已有标样”的对话框架,将“展览”使用为一种“研究对话”的可能,与艺术家形成务实交谈,从中进入一个实质的讨论语境。让展览再次成为“文化发生”的行动,让美术馆的策展更具活性的“介入功能”和恰切的“激活效应”。开放性,讨论问题,而不是以“图像”为旗帜拉出一个画派,是本次“研究室对话”的基本性质。
“图像”从未离开过绘画本身
据了解,本次展览的策展意图是,对“图像”作为水墨进程中的绘画方式和“显象逻辑”,进行一次“呈象”动力系统的学术交谈。这里所指的“图像”,源自于艺术家创作中对于“象”如何显现的一种“图像意识”,是一种绘画世界里发生的“视觉行为”,它“迹象”为最终的艺术作品。从视觉上看,不同于单向度的古典和现代形态中“意象”和“写实”观念。纵观中国画对它所追寻的“象”之显现史,穿透古典和现代已知的视觉经验,不难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显象逻辑”和绘画方式。对此,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先生表示:“绘画作为一门平面视觉艺术,似乎必然被规定为图像的呈现,具象再现是写实图像,抽象图像则呈几何化,而中国画的意象言说是意趣与意味的图像迹化。可以说,‘图像’作为一种内在要素从未离开过绘画本身。”
艺术家的选择构成着“新的动力”
据了解,“图像”,是艺术史研究和当代艺术中难以越过的语词,无论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所载图案,还是希腊巴特农神庙檐壁的雕刻,都被列入“图像”的范畴,但这是艺术史叙事中“文字-图像”关系下的“图像”,与本次展览关系不大。而人类在运用照相技术的焦点机械“冷透视”所获取的“再现逻辑”下的“照片”,记录了外在世界的视觉外壳,是“科技的图像”,属于“机械图像”范畴,缺乏人的温度,也与本次展览所讨论的“热图像”(人的温度)问题有所相隔。需要界定的是,这里所指的“图像”,是以水墨为绘画媒介的人类艺术创造过程中,在对视觉之“象”的表达中,存在于艺术家创造中的人的“视觉思维”,它以水墨媒介的方式在特定绘画方法作用下,显现于纸本,生成绘画之“象”。宏观目前活跃的一批水墨画艺术家,已在近年的不断探索中,承续古典的“意象”、现代的“写实”,分享其中的水墨元气,又在当代的绘画从“现代主义”推进到“当代艺术”的“跨文化语境”中寻找到“水墨显象”的新方式,这一方式从“个案”逐渐聚拢为“现象”,甚至在“发生性的文化态势”下正有进一步生成“显象逻辑”之系统的可能。在这条扩展的水墨新境中,“跨文化”,毋庸置疑,已成为现在的基本事实。艺术家的选择,在今天是自由的,但一经选择,也在构成着“新的动力”。
本次“研究室”的关注视角是在“当前水墨”行进中以“图像”作为“绘画显象”观念的一种“现象式”的呈现,打破工笔和狭义的水墨概念,对作为总体的年轻一代的“水墨创作”,表现在平面(非装置等媒介)作品中的一种现象,进行提出和缕析。结合正观美术馆展厅似“研究室”的空间结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特点,将“研究室”作为一种策展方法,通过四个维度里的对话层次,将“图像”带入“研究室”,正视已经取得的成果,分析其中的问题,更让水墨在“新的常态”下进入客观冷静的状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
编辑:李罡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