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画大师张孝友
众所周知,楼阁山水乃是中国建筑美学上的一大创造。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远山近霭,云烟缠绕,组合成一处又一处的美景。这几乎成了中国建筑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中国人看起来,它美,外国人到中国,也不能不叹服中国人在建筑美学上的创造。"界画",意谓以界尺来准确描绘楼阁屋宇建筑的风景画。界画的技法严谨,工细而有法度,亭台楼阁,甚至舟船车马,皆比例切实,规整有序,符合数学规律,生动自然。像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明皇避暑图》(清.袁江)都属于界画中的精品。但由于界画较为难作,被许多画家视为畏途。现如今画中国画的何止百万,然画"界画"者则绝少听闻,寥若晨星,这门古老的艺术甚至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界画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它在现当代又处在怎样一种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创作和研究界画的人如此之少?目前界画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收藏情况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著名工笔画家张孝友教授。
张孝友,浙江宁波人,1935年生于上海。1954年至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师从吴作人、李可染、董希文等。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授、著名工笔画家。以工笔山水、楼阁界画、历史人物见长。他的工笔画主宗北派,中西结合,从形式到技艺均与当前潮流有别,自成一格。集古人之成法,融西画之长技,承古而创新,境界独具。代表作品巨幅绢本工笔界画《矾楼夜市》结构宏大,严整精丽,其构想之妙,技艺之精,令人叹服,被誉为惊世之作,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曾进行过专题采访报道。
问:对于您的学画经历有很多人都很感兴趣,您能说一说吗?
答: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连环画,平时在家没事就租本连环画回家临摹。家里人见我喜欢画,也很支持,父亲还从老家拿回一本《芥子园画谱》,我每天功课做完就临摹几幅,那可能就是我绘画的启蒙了。我是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五年制本科,跟随吴作人、董希文、王式廓、马克西莫夫及李斛、李可染、蒋兆和等老师学画。刚入学时我是班上同学中惟一从未受过专业指导的学生,当时甚至不知画石膏素描是什么,常被同学呵责、嗤笑。为了能赶上去,我每日的速写肯定要比画得最多的同学多出一倍,晚上睡铃后也要偷偷跑去教室画一幅创作小稿。1959年我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的。毕业后即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
编辑:郑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