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弓天津个展“暗度”开幕 表演现场人山人海
0条评论 2015-04-27 08:02:0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
展览海报
 
2015年4月26日下午3时,著名艺术家原弓个展——“暗度”在天津美术馆二层盛大开幕,策展人为马驰、满宇。此次展出的新作,以“美术馆戏剧”和大型影像装置为主要呈现方式,表达原弓对社会现状的综合感受,阐释弱势的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他独特的态度及创作方法。其中,大型装置影像作品《失控•夜袭》和《暗度•诵咏》在这次展览中是第一次同时亮相。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
艺术家原弓

“暗度”个展的开幕表演,是《哈姆雷特机器》第三幕“谐谑曲”。表演现场原弓将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名作《黑板绘画》、剧作家海纳•穆勒的名作《哈姆雷特机器》的第三幕“谐谑曲”奇特的转换为他自己的作品:四位专业演员和二十位盲人演员,通过《黑板绘画》的方式来沟通,排演“谐谑曲”。舞台被布置成一个被拆解钢琴的废墟现场,钢琴部件拆解后形成一个废墟般的现场,其中的一部分被原弓重组成向上耸立的塔型装置,琴键和各种零部件互相纠结,持久的摇摆,但不至于坍塌。而这些壮观的机器是原弓故意制造的一种假象。在他看来,机器的本质是一种假象,通过这样一个假象阐释人们内心的机器。

\
谐谑曲表演现场

动听的梦幻谐谑曲旋律变成了错位的怪诞声音,盲人演员们饰演哈姆雷特,按照谐谑曲的声音和戏剧台词高喊“我是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想象在地面上自由的造型拼图。原弓在剧中设计了很多不断变换的十字架形象,既是十字路口的象征,同时也是对生命的关怀,与错位的钢琴声和人们不知所云的“嘀嘀咕咕”声交响一起,形成不知所措的无序空间。通过这些,原弓表达了对现实失控的焦虑和失望。此次是继2015年3月21日在湖北美术馆之后,原弓对“美术馆戏剧”这个全新概念的再一次尝试。据悉,《哈姆雷特的机器》共有四幕剧,第一幕《家庭相册》、第三幕《谐谑曲》,剩余二幕,原弓表示将分别在西安美术馆和石家庄美术馆进行现场演绎。

\
“谐谑曲”表演现场人山人海的 观众
 

《哈姆雷特机器》是德国剧作家海纳•穆勒于1977年创作的,一直被视为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经典文本。海纳•穆勒把莎士比亚的剧本改成了诗歌,解构了《哈姆雷特机器》,并加上了他对现实的感受。而原弓的《谐谑曲》以“美术馆戏剧”的方式进一步提炼了诗歌的关键台词,虽然只有简短的三四句台词,却通过标语式的、口号化的呈现让观众看过、听过之后能够记住这个台词,这也是原弓想要打破的戏剧本来的格局。

\

谐谑曲表演现场

《谐谑曲》是艺术家原弓给观众开的一个玩笑,表演的开始只是个序幕,表演之后演员走下舞台才是真正的开始。它打破了舞台之间的限制,还原到美术馆的观看习惯中。美术馆有自己的视觉标准和空间状态,与剧场演出并不一样。在创作过程中,原弓一直在揣摩如何把传统戏剧的表达方式,转换到美术馆特有的表达方式。他期望借助表达方式的转换,打破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错位关系,希望他们之间能变得更平等。美术馆里没有传统的表演舞台,而离开了传统的舞台,表演者要如何和“新”观众产生互动,又如何表现与观众的不同?这些都是原弓试图在“哈姆雷特机器”中探讨的。

\
展览现场

而位于2号厅的大型装置影像作品《失控•夜袭》和《暗度•诵咏》通过上世纪60年代出现频率极高的“我们”、“自由”、“不朽”、“动荡”、“无限”、“真理”等标语式的、口号化的呈现,展示了个体的内心世界,探讨弱势群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探索,结合艺术家原弓个人的经历,无不体现了其对社会主义美学探讨。
 
在展览地点的选择上原弓并没有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艺术中心,而是选择了武汉、天津、西安、石家庄这些当代艺术并不是很活跃的城市,对此艺术家原弓也有自己的考虑。“这是我的迂回策略,今后还会到县级的艺术馆进行我的当代艺术的展览活动”原弓说。这也是对展览主题“暗度”的另一种解读,更多的呈现出积极迂回的特征,在各种看似不可能之处寻找可能性的缝隙,进而扩展可能性的空间。在原弓看来“迂回是一种艺术”,中国古语有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博伊斯那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新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

\
展览现场 

\
表演现场

\
表演现场
\
表演现场
\
“谐谑曲”演员行走于观众之间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