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碎首忠胆传 峥嵘浩气书卷满——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古代夜场书法作品选
0条评论 2015-05-28 13:44:0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徐有贞(1407-1472) 唱和诗行草卷
徐有贞(1407-1472) 唱和诗行草卷
手卷设色纸本
25×760 cm. 9 7/8×299 1/4 in. 约17.1平尺

说明:王绍兰旧藏。王绍兰(1760-1835)字畹馨,号南陔,自号思维居士,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清朝大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三甲进士。任闽县知县兼海防同知,管理南台民政和诉讼事务。海防同知署设台江地区霞浦街。在任期间,办事认真,多审理冤案和疑狱。后升任泉州府知府、兴泉永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因参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间诬福建布政使李庚芸事,被清廷革职返里,返里潜心著述近20年。与钮树玉、顾广圻等有互赠、借阅图书往来,家有“知足知不足馆”、“郑学庐”等藏书处,和王宗炎同为萧山藏书之家,其收藏之富与陈春“湖海楼”、陆芝荣“寓赏斋”、王宗炎“十万卷楼”等著称一时。藏书印有“绍兰寓目”、“知足知不足馆王绍兰记见”等。

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初名珵,晚年自号天全翁(或天全居士),因其郡望为东海,书画作品中常署名东海徐有贞。江苏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年)二甲登进士科,选入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撰有《武功集》。

明初,皇权“洪武赶散”与“南北榜”政策对苏州文人及富户的刻意打击,徐有贞一家随江南三十万人,从苏州这片中国最为富庶及文化活跃的地区,强徙至北方的顺天府宛平县,家财亦遭籍没。究其一生,徐有贞始终以苏州为家之归处。元末处于文化中心的吴下,经明初对苏州人士的整肃清理,出现文化的断裂。徐有贞的明中南归,士大夫以之既有的社会地位与学养,尤其逍遥田园的乐隐精神。徐有贞有意识地仿效北宋文人士大夫的诗文唱和交游,将雅集传统起兴振衰,以徐有贞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吴中文人集团,萧索的苏州迅速再现超越政治的退隐士大夫与在野文人的文化家园。徐有贞此作诗文与书法则是这一转折的开卷之作,遂成明代在野文人统率书画主流的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唱和诗行草卷》为徐有贞录其得意诗句,兼江南名流佳篇,以联句之形式,书为长卷。此卷十五韵,前首诗残,推测应为王世贞著录中的《天全先生(徐有贞)送景寅参政联句三十韵》的后半部分。“景寅参政”应为钱昕,吴地重要的文化艺术参与者及赞助人,明代书画大家吴伟曾为其收养。徐有贞早年拜钱昕外祖父吴讷门下,后应钱昕所请徐有贞为吴讷撰写墓志。

是时,江南文人雅集初成时风,亦以诗词互赠友朋。《唱和诗行草卷》跋中提及,徐有贞将一次与吴中名流诗社雅集,所作诗文重新整理合抄于此,赠予钱昕,为其送行。诸诗或取五言一阕,或录全诗,诗尾小字书诗人名。“绍荣”恐为马绍荣,累官太常寺少卿;“颢”应为祝允明祖父、徐有贞儿女亲家祝颢,官至明代山西布政司右参政;“昌”应为沈周笔下《魏园雅集》的魏园主人,名隐魏昌;“完”应为刘珏,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吴,吴门画派前期重要人物;“西”或为仙隐史鉴,吴江隐士,家陈三代、秦汉及唐宋书画,不畏权势,以哀文辩徐有贞之忠节。雅集为效古,明诗亦重文化复古,不拘泥于诗艺与韵脚的钻营变化。明代学者胡应麟更将明代诗歌视为继汉唐两代后,诗史的第三盛朝,而明诗留存数量相较他朝已少缺。《唱和诗行草卷》所录诗阙作者皆为明代吴中在野名流,其诗句尚存几乎不见;徐有贞现存墨迹亦极稀,此作于明代诗史与研究吴门书派弥珍。

重新将吴地文人聚集起来的领头人徐有贞,或因不符合儒家贤臣义士的标准——非专心于礼经,而群习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更以能预知通天象名于其时。被历史有意地略过,几乎消失在儒家文化历史的记载。明史载,徐以天象不祥言中“土木之变”。其时,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却身陷虏廷,京师精兵陷没,仅余疲卒十万,流民四起,上下震恐而无固志。徐谏言若外敌此时攻城,或将举国覆灭,出策南迁以避之,却遭拥居北方的既得利益大臣集团讪笑,毫不犹豫地裹挟着监国的郕王对京城这片龙兴祖地的不舍,训斥徐为屈服外敌的懦弱之徒。多年后,更名有贞,因治水有功,得以重启政途。

景泰元年,明宗南归,郕王篡逆称景泰帝,并软禁英宗于南宫。徐有贞见景泰帝终日溺于房帏,鲜理朝政,每临讲幄喜以金钱媟亵文臣志气。为江山社稷,徐有贞冒举家性命,合以天象变化,大胆弃城门钥匙于运河,破釜沉舟,于巨大逆境,终拥英宗复位。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武功伯,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

王位更迭、朝中宦党之争,本就是明中后期的代言词,徐有贞却因被石亨等人利用,劝英宗杀拥立景泰帝的于谦,落得贪功躁险的小人之名。徐有贞以实现国泰民安为责,思日异于石亨等肆意扩张自己势力之人,为石亨等人多次弹劾。第一次英宗下旨囚徐有贞,当日雷雹交作,大风伐木,英宗顺天意释徐有贞为广东参政。第二次徐有贞刚入狱,时承天门灾,再得释。天顺元年,徐有贞流戊云南为民,终日游山乐水,不足五年而赦归。更于成化初,复冠带闲住。明史对徐有贞的记载,绝不是一个儒家贤臣的标准表述。至明中,单一崇习程朱理学在教化民众外,致使官员仅以道德伦理评断,缺乏实学。徐有贞不屑拘于理学,凡有经世致用之学,无不通。而他所精通的经传易理、军旅水利、稗虞百氏、聃竺医药、星禄风鸟异术,被固步自封的文官批驳耻笑间,却是一片无声的畏惧与惊叹。

退归吴中的徐有贞,其修建庭园藏书室,邀宴文人雅士,集会结社,唱和作诗叹词,所谓“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尚游间开启了苏州人士竞筑园林之风,更以其独冷谦显世外高真仙奕。彼时的苏州文人多为退官归乡的文士及富甲一方的隐士,亦有终身不仕的书画大家。富裕和相对平稳的生活,道家的处世哲学,与以文相邀的闲雅情致,使得徐有贞的书法中,持有一种前朝中国文人从不可得的安逸感。

安逸感使得徐有贞视狂放、自由为个人主义的独立追求,行草书法以豪放纵逸的挥洒,书其心性。先徐有贞,明代中叶书法几乎无可取之处,徐有贞以吴门书派开创者的姿态,挽明代书法的僵颓势。吴门书派视明代风行“台阁体”为“奴”于世俗权势之书体,徐有贞曾嘱其孙祝允明,弃绝近人帖,择晋唐法书习之,然不可无自家风貌。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徐有贞《别后帖》书札,具古苍规矩的二王遗韵,逸散徐有贞中年气息。上海博物馆藏《有竹居歌卷》的行草与《唱和诗行草卷》的行笔相近。《唱和诗行草卷》,前篇行草见真楷功力,结体遒美,力劲而落笔不苟,点画意态古雅雄健。注说诗者的小行书落笔尖峭,略露章草笔力。跋文始显其天真烂然,飘动间露醉饮的酣然飒爽,结体筋骨横逸不可挡,多具顿挚飞舞情态。相较下,《唱和诗行草卷》更具徐有贞晚年草书奇逸,力纯韵厚的写意述情表现,《有竹居歌卷》或为其中晚年过渡法书作品。《唱和诗行草卷》写于成化八年,是年七月,六十六岁的徐有贞驾鹤西归,此篇应为其晚年大作。此作亦成为吴门书派奠基者的书法时期变化及特点的重要借鉴之作。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