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都疯狂(3)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20年访谈:张洹vs孔布
0条评论 2015-06-15 09:47:00 来源:观鲤台 

杜曦云:《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经过多长时间才逐渐被人们认可?逐渐获得认可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张洹:能理解我们的人多了,挺高兴,说明社会也更加多元和开放。1998年该作品第一次出现在纽约高名潞先生策划的《中国新艺术展·蜕变》,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HaraldSzeemann先生邀请我参展,其中包括该作品。

孔布:这个作品是逐渐被人们认可的,可能一开始只是出于人们的好奇心在国外报道,真正认可是在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那个时候艺术界才真正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我自己的观点是艺术和生活是没有界限的,但是很多人不接受这个观念,他们认为艺术还是像学院里面教出来的传统方式和语言,应该有一个限制,超过这个界限,就怀疑不是艺术,但我个人认为无所谓艺术不艺术,只要有力量就是艺术。这个作品逐渐获得认可后,我个人感觉还是挺高兴,因为那么多人在那里生活了那么多年,放弃了那么多,对他们也是一种安慰,我自己和家人也觉得是一种安慰,仅此而已。

杜曦云:《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的成功,对你日后的生活有明显影响吗?

张洹:一个艺术家做一件好的作品是难的,但最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作品!

孔布: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我的内心还是因为这个作品有变化的,对于我关于艺术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等好多看法产生影响。

杜曦云:社会上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当代艺术,你觉得应该怎样向更年轻的85后、90后介绍当代艺术是什么?

张洹:最好放弃艺术,否则你必须用生命换取艺术。

孔布:我觉得当代艺术这个概念要分好多层次,因为我心目当中当代艺术不是面向大众的,我面向的只是真正投身于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理解一些,但如果要是大众的话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他毕竟是要有美术史的背景,全球的视野以及对艺术的方方面面的体验才可能理解的。我心目中的当代艺术不是放在博物馆或者某个商人的家里面,我觉得它真正的意义是会影响到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包括各方面,会潜移默化慢慢地影响,而且它要穿越这个时代。传统的领域已经太伟大了,我们只能敬仰它,但也要重新换一个方式去追随它。所以我认为当代艺术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必须是站在一个角度来谈,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当代艺术的追求是一个过程,而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去接受。

杜曦云:您对当代艺术和社会的关系有什么看法?例如文化倾向、艺术的多元化、是否与社会现象问题关系紧密。

张洹:要有自己的态度。如果当代艺术不提出问题,那么它就失去意义,它本身就有问题。它要提出它自己的一个看法,可以是颠覆性的,可以是叙事性的,必须有自己的立场。

孔布:我觉得当代艺术肯定具有一定社会功能,它是艺术的一部分功能,它要重新去改变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它要参与这个社会建筑。

杜曦云:能否介绍《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之后你自己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

张洹:都喜欢,都是自己的孩子。他们长的样子不同,但DNA相同。

孔布:我还是比较认可《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这个活动。我已经出家了,现在不参与当代艺术的活动了,所以我也没有权力去表达,我想把艺术当做一种生活状态。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