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嘉宾合影
春熙路商圈LED屏幕播放展览广告
展望 《假山石No.46》 720mx180x150cm 不锈钢
曾成钢 《山神》 260x260x260cm 铸铜
陈文令 《城市公牛》 1305x258x406cm 不锈钢
张永见 《千秋一瞬》 300x104x50x4cm 沉积岩 钢板
张大力 《读徐悲鸿“愚公移山”有感而作》 尺寸可变 铸铜
李秀勤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x90x90cm(7块) 铸铝
向京 《异境-不损兽》 195x210x62cm 铸铜
傅中望 《四条屏》 350x150x90cmx4 钢板切割
焦兴涛 《在一起》 47x29x29cm 铸铜/喷漆
焦兴涛现场在作品上刻字
张小涛 《三千世界》 影像
6月23日下午,由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雕塑学会主办、成都市百年春熙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协办的“我们在一起”2015公共艺术季,在成都目前最为繁华、最现代的城市中心和商业旺地太古里举办开幕式。与开幕式隔街相望的,便是这次展览的所在地成都中央广场。策展人俞可携手国内最有影响力的11位艺术家:陈文令、傅中望、焦兴涛、李秀勤、缪晓春、向京、展望、曾成钢、张大力、张小涛、张永见,带来了他们的11件代表性创作,包括大体量雕塑、影像、装置、地景艺术等,匠心独运,镶嵌在成都最繁华的地带。
活动旨在打消公众对于艺术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为公众接近著名艺术作品提供机会。策展人俞可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如此繁华的商业街做艺术展示,可能在中国还是首例。希望可以给未来的城市空间和城市社区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个案。当我们在一个非常物质化的商业空间,感受到不一样的景观。艺术如果在一个真正的属于民众化的空间里面产生作用,我觉得这是一次挑战,或者说也给艺术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另外,锦江区政府能够大胆的把当代艺术植入到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商业化的空间,我觉得这是极其不易的。在一个消费时代,这样的植入,不管对民众、对艺术家来讲,这种交互这种相遇都会为未来的城市提供一个借鉴的个案,解读空间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参考。
作为一座温润而富有诗意的城市,天府之国成都拥有3100多年的历史,从来就不缺少文化底蕴。同时,成都还拥有蓝顶艺术区、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艺术品保税仓库等艺术集聚区,更不缺最新最前沿的文化冲击。经济方面,成都作为领先西部、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作为未来打造的国际购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需要这样的艺术名片和人文灵魂,更需要具有全球影响的公共艺术项目,而且成都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功的街景和城市公共艺术无疑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它与城市景观的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本质,体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内涵。商业文明繁荣的西方城市,从欧洲城邦时代起,写实性的城市雕塑无处不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重视公共雕塑,然而许多城市由于盲目效仿西方国家,缺乏审美常识、导致身患痼疾的城市雕塑屡见不鲜。中国的城市雕塑虽然目前尚未成熟,近年来,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寻常市井。
成都远洋太古里坐落成都中心地带,别具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作为最核心开放自由的城市空间,必须充分发挥成都艺术、时尚、创意等优势,把太古广场打造成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一大知名场所。
城市雕塑不只是装点城市脸面的首饰挂件,而是体现城市气质的符号象征。本次展览,作品的选定依据强调了艺术的公共性,更多地让这次当代艺术的植入计划充满快乐和活力,并与建筑中的历史基因、文化内涵相适应,实现这一公共空间所需达到的完整性。
比如焦兴涛的作品《在一起》,艺术家创作了日常随处可见的“塑料凳”放置于广场之上,在展览期间邀请观众游客在凳子上休息,作品通过介入日常,成为公共话题和艺术事件;雕塑家李秀勤的作品《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把触摸艺术(盲文)纳入雕塑语言的第四度空间,创作出用触摸来“观看”的作品。她对盲文雕塑的创作源于她曾经得病差一点失明的经历,而她用盲文形成了自己的雕塑也是这20年间心系盲人人群的结果。“触摸是更深的看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建立与完善了社会性与人文性的身体知觉系统和思想触觉系统;陈文令的《城市公牛》将古典的中国元素,如梅枝、镂空、屏风结合现代工业的机械感如管道,拼接缝,船舱等,创造了一种混沌的社会能量现场;曾成钢的《山神》、向京的《异境-不损兽》、展望的《假山石》、张永见的《千秋一瞬》、张大力的《读徐悲鸿“愚公移山”有感而作》、傅中望的《四条屏》、张小涛的影像《三千世界》、缪晓春的影像《坐天观井》,11位艺术家无不是在用影像、雕塑、装置这样的媒介介入到公众之中,诠释他们关于当下生活的不同认识,使艺术创作衍生在城市生活的真实语境中,产生出更多的交流。
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已逐渐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城市文脉、个性、时代文化和精神的表达,于内是公众文化品质的成长,于外也是展示城市的先锋魅力。成都,作为一座令人遐想的城市,再也没有比当代艺术的介入,更有其文化上的挑战性。所以新的艺术形态以及它的媒介方式,在这样的公共空间所产生的碰撞值得每个参与者的期待。
据悉,本次展览从6月23日起将持续至9月20日。
编辑: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