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要从问题青年努力成为历史问题青年
0条评论 2015-07-14 09:41:58 来源:凤凰艺术 

邱志杰作品
邱志杰作品

理想国的剧场——华西村

我们来到华西村做调查,是关于华西村村民幸福指数的调查,华西村就在江苏省的江阴市,他们盖了座新农村大楼,高度和北京最高的楼一样高,老书记吴仁宝说,他们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华西村很富裕,但实际上店口比华西村更富裕。因为华西村百分之九十的财产集中在吴仁宝家族,而店口的六家上市公司和其他的大量的将要上市的强大的企业,店口出现任何大事情时,老板们坐下来谈事情,书记在一边记笔记,他们做了一个店口杂志,封面故事是商业领袖和党委书记谁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店口,华西村则是老书记说了算,整个村里面到处都是老书记的语录,虽然原始的华西村村民是住别墅的,但是外地人则不然,华西村是分贵族和贱民的。

我在华西村的档案馆里发现,每一个党员必须表达个人对老书记的评价,评价有说:“老书记是历史少有的伟人”。所有的党员都有这么一份表,“感谢你让我们看到了光辉灿烂的未来”然后我可以发现这是伪造的,这是不一样的人,却是同一张照片。他们有自己的国徽,就差没有军队,据我的学生的调查,他们也有自己的监狱,底下是他们的万国餐厅,悬挂着各国国旗,那么我们想知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老百姓是不是幸福,他们也复制了一个南京长江大桥,是典型的798风格,他们在山上建了天安门,天安门前面有一个寿星和一个寿婆,都是镀金的。

现在的书记是他的四儿子,老书记去年去世的,老书记去世前说他不退休了,他要奉献到老,他们通过展示硕大的南瓜来证明他们并没有背弃农业,依然是一个新农村。我的60个学生,一人一天20个调查表,一天1200份调查表,四天4800份调查表,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底细摸得清清楚楚,超过了任何一个厉害的记者。所以啊,最后我们是被华西村赶走的,我们逃回到了杭州,非常的不体面。最后村里的大广播说:“警惕中国美院的师生们,他们学生不像学生,记者不像记者,到处流窜”。

我在杭州报复了一下华西村,我做了一个叫做理想国的剧场,理想国指的是华西村,这个剧场是由每个同学根据他个人的经验所做的创作,剧场开幕的时候,在草地上的乌托邦集市,每一个学生去推销一个乌托邦,推销美国,推销桃花源,是学生在表演。

戏剧作品

这是一个大的戏剧作品,是关于“控制”的,这是多媒体表演,与摄像、影像、动画等的一个实时切换的结合,学生们将它们的经验搬进来,做了一个类似于精神病院的考前班的肢体表演,这个演出的最后一幕,是在水上的一个叫做革命公司的地方。

这样一种超大型的作品,我们是由调查、表演、戏剧、策展联系起来做一个教学方案,我之所以用喜剧作为我们总体艺术工作室最后的表演,这个想法其实很像我们素描训练的直接画主体,就是说剧场里面有策展。有装置。有影像的制作,有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也就是说,基本上就是最难的,一个会做戏剧导演的人,他拍个电影,自己做个装置,录像都是小菜一碟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接触到极其复杂的东西,同时接触到社会,同时学习到合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跨媒体的生产,每个学生在这里面拥有他的作品,所以当这个作品某一年得了什么奖的时候,他们要我们署名,我们把这种作品称之为“群个作品”,它既不是集体创作,也不是个人的作品,它是由三十五个个人作品形成的一个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比如说,关于乡村建设有一个专门的讲座,关于理想国、太平盛世、乌托邦的各种理想社会的讨论,这些讨论的目标,第一为了去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个人研究的启动机制,第二能够建立起思想的共同体。在学生中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他们的极大的关怀,让他们能够认识历史与责任,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时间点上。我经常跟学生说:你们现在都只是一些问题青年,你们要努力的成为历史问题青年,你们要把历史的包袱主动的背到自己到肩上。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