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对艺术品下手 艺术还有什么指望
0条评论 2015-07-24 10:38:4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扬

\

艺术家毫不犹豫地对艺术品下手用以换钱,这艺术还有什么指望?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两年内将图书馆收藏的148件名家画作“狸猫换太子”。他亲自———偷,亲自———临摹赝品替换真迹,齐白石、张大千、八大山人、潘天寿和郑板桥等名家画作均落入了自己囊中,随后转手拍卖真品。10年来萧元调包的画作总价值过亿!我读这个新闻报道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什么惊呆了,奇葩,瞠目结舌,旷古奇案,监守自盗,家贼难防……汉语中所有相关的词汇都不够用了!而网上的评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句:广州美术学院赶紧查查,图书馆里哪一幅名画还是真的。

偷也好盗也好,一般让我们可以联想起来的不是三山五岳的人物就是为生活所迫不惜铤而走险的可怜虫。萧先生可是著作等身的高级知识分子,官至馆长也算可以啦,怎么还会干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试想一下,如果某个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有如此众多的名画失窃,世界将会如何地震动!好在我们这里对艺术品的价值不是很在乎,说实话,萧馆长这事在平头百姓中还真没有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在美术史大学者萧元眼中,名画是可以换钱的东东,在好多老百姓当中,见到一幅画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值多少钱。这其实也很悲哀。如果这个故事变成———珠宝店老板监守自盗,偷走一颗价值上亿的夜明珠,估计就会全城轰动了。其实假如就钱论钱,还不真的就是一回事?

萧元先生是如何起的贪念?如何下手偷了第一张画?如何地临摹?如何地出手?赚到第一笔钱的时候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诸如此类我们现在很难得知。但是有一点我确信,如果想到失手二字,他断不会莽撞。他脸皮薄不薄我不知道,但是万一失手身败名裂这一点以他的智商不会不知。一定是以为万无一失才一再下手,这点几乎可以确定。是什么让他坚信万无一失呢?也许有人说是管理松散,嗯嗯,他就是管理者。也许对自己掌握的绝对权力的迷信是他自己给自己灌的迷魂汤。但是最后他还是输了个精光。不是因为他狸猫换太子的计谋不够周密,也不是因为他临摹的技艺不高穿了帮,更不是打苍蝇打老虎被打着了。只是因为一个意外。媒体的报道透露,萧元的犯罪情况之所以败露,是因为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后,有人报警说画作来源有问题,才让事件东窗事发。

当艺术家毫不犹豫地对艺术品下手用以换钱,这艺术还有什么指望?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