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85新潮:1985年的10个年轻人
0条评论
2015-07-24 14:52:49 来源:芭莎艺术
关于这10张图片的由来: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迄今唯一可被称为“运动”的只有“’85新潮”,从文学、哲学、戏剧,到诗歌、音乐、美术……它未被定义,却已过了30年。
30年之后的今天,《芭莎艺术》走访北京、西安、南京、成都、杭州等地,找到10个曾在1985年活跃的年轻人。他们当时无一例外意气风发,在各自领域准备好大施拳脚,我们邀请他们回到1980年代对自己最有意义的场所,此时此地再拍摄了一张照片,也聊一聊这30年的故事。
【1985年,她是西南物理研究所教育处工作员、业余诗人】
拍摄时间:2015年5月17日
拍摄地点:成都,西南物理研究所(旧楼原址)二楼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翟永明:1980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到西南物理研究所工作,我的写作经验和生涯正是从这里真正开始。从你们看到的那扇小门之后的小房间开始。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女人》就是在物理研究所二楼办公室再往前面一点的一个打字室里,朋友用铅字打印出来,而我亲自油印和装订出来的,当时只印了二十本。刚才我去看了一下,打字室被改成了单身宿舍的洗手间,现在研究所已经修了新的大楼。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翟永明:在成都就是欧阳江河,柏桦,钟鸣,刘家琨,何多苓等。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翟永明:电影我觉得《黄土地》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方面’85新潮是一个集体性的运动,所以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某一件作品特别突出,而是整个美术界先锋群体的崛起,这一事件很特殊。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翟永明:1990年到1991年去了美国,然后又回到中国继续写作。还有在1998年开了“白夜”酒吧。写作也由此打开,
·最近在做什么?
翟永明:写一组长诗,对中国古典绘画的致敬之作
【1985年,他是“北方艺术群体”副理事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6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王广义:这里是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大展在这里,我的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展出过。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王广义:舒群和张培力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王广义:康德和贡布里希的书。康德说的“自在之物”。人们的认知是有边界的。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王广义:女儿的出生。
·最近在做什么?
王广义:准备今年七月份在西班牙当代美术馆的回顾展。
【1985年,他是南京艺术群体“红色旅”成员】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2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旧址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徐累:中央美院旧址,我们从地方到中央一下火车就坐305汽车要来的地方,投奔志同道合的朋友。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徐累:杨志麟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徐累:特别简陋的能挂画的地方。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徐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最近在做什么?
徐累:准备在苏州博物馆的个展。
【1985年,他是《美术》杂志编辑】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7日
拍摄地点:北京,高名潞工作室内的木桌旁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高名潞:《85美术运动》编委们。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高名潞:中国现代艺术展。
·最近在做什么?
高名潞:准备今年6月即将在林大画廊举办的个人画展《孤寂的地平线——高名潞的70年代》。
【1985年,她是浙江美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7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旧址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肖鲁:唐宋。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肖鲁: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两枪。
·最近在做什么?
肖鲁:接一些建筑的case(项目),写小说。
【1985年,他是“北方艺术群体”理事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17日
拍摄地点:成都,西藏饭店外人们北路路口(舒群身后是他原来在上河城美术馆的工作办公地点,现已拆除)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舒群:1998年上河城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我来到这里工作让我对社会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也让我回到艺术圈。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舒群:任戬、王广义等,可以说一种深度的交流直到今天也仍然是我们这几个人。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舒群:我的《绝对原则系列》,张培力的《X?》(手套)系列,耿建义的《灯光下的两个人》……可能没有哪一张画能够概括“’85新潮”这个总标题,“’85新潮”是对全球化到来的一个见证。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舒群:我活下来了。这30年让我建构起了存在的勇气。
·最近在干什么?
舒群:酝酿着画画的能量,永久性地思考。我们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谜面了,但寻找谜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我们是深海采珠人,扎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海沟,有的人能采出珍珠浮出水面,但有些人就泥牛入河无消息了。
【1985年,他是浙江美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1日
拍摄地点: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宋永红:我1988年来写生的时候这里一篇荒凉,有马和驴子拉屎,怎么可能想到今天这里已全是高楼大厦。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宋永红:宋永平。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宋永红:崔健的歌,张艺谋的电影。
·最近在干什么?
宋永红:准备在汉雅轩跟宋永平一块做的展览。
【1985年,他是《美术思潮》主编】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3日
拍摄地点:西安,大雁塔前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彭德:《美术思潮》的作者。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彭德:两刊一报(《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彭德:《美术思潮》停刊.
·最近在干什么?
彭德:因为’85新潮30年而不断接受采访。
【1985年,他是南京艺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4日15:00
拍摄地点:南京艺术学院校门(虎踞北路)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1987年硕士毕业后李小山留校任教,至今已在南京艺术学院待了30余年。李小山说:“我深知自己才华平平,与自我定位差距甚大,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偏安南京多好,符合我自己的状态。”
【1985年,他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4日上午9:00
拍摄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校区),1928年蔡元培和林风眠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肖峰身后即是蔡元培在1928年所书“国立艺术院”校名(复制品,原件陈列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史馆内)。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肖峰:我当时上学就是在校门的那个地方,从1956、57年就搬到后边儿去了。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肖峰:那时我交了好多朋友,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都是不断的来的。我曾给林风眠写信,林风眠给了120张画给我们,都是通过吴冠中。林风眠先生在世时我曾每年去香港3、5次都是去看他,他不回来了,心里有很多复杂的感觉,他只能找一些借口。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肖峰:从谷文达早期开始到王广义,到耿建翌、宋陵等等,各有各的说法,我觉得是一个整体。压抑久了。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肖峰:我觉得难以想象的就是现在大家在这儿,昨天(2015年5月23日)我还参加了宋陵在浙江美术馆的个展开幕式,一个宣传部的副部长坐在我旁边。
·最近在干嘛?
肖峰:肖峰艺术馆正在建立,就建在弘一法师出家处的斜东面。
*完整内容请参见《芭莎艺术》2015年7月《’85新潮30年:尚未定义,却已远去》,芭莎艺术官方微信也将持续推送相关深度专访。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迄今唯一可被称为“运动”的只有“’85新潮”,从文学、哲学、戏剧,到诗歌、音乐、美术……它未被定义,却已过了30年。
30年之后的今天,《芭莎艺术》走访北京、西安、南京、成都、杭州等地,找到10个曾在1985年活跃的年轻人。他们当时无一例外意气风发,在各自领域准备好大施拳脚,我们邀请他们回到1980年代对自己最有意义的场所,此时此地再拍摄了一张照片,也聊一聊这30年的故事。

翟永明
【1985年,她是西南物理研究所教育处工作员、业余诗人】
拍摄时间:2015年5月17日
拍摄地点:成都,西南物理研究所(旧楼原址)二楼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翟永明:1980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到西南物理研究所工作,我的写作经验和生涯正是从这里真正开始。从你们看到的那扇小门之后的小房间开始。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女人》就是在物理研究所二楼办公室再往前面一点的一个打字室里,朋友用铅字打印出来,而我亲自油印和装订出来的,当时只印了二十本。刚才我去看了一下,打字室被改成了单身宿舍的洗手间,现在研究所已经修了新的大楼。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翟永明:在成都就是欧阳江河,柏桦,钟鸣,刘家琨,何多苓等。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翟永明:电影我觉得《黄土地》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方面’85新潮是一个集体性的运动,所以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某一件作品特别突出,而是整个美术界先锋群体的崛起,这一事件很特殊。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翟永明:1990年到1991年去了美国,然后又回到中国继续写作。还有在1998年开了“白夜”酒吧。写作也由此打开,
·最近在做什么?
翟永明:写一组长诗,对中国古典绘画的致敬之作

王广义
【1985年,他是“北方艺术群体”副理事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6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王广义:这里是中国美术馆,现代艺术大展在这里,我的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里展出过。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王广义:舒群和张培力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王广义:康德和贡布里希的书。康德说的“自在之物”。人们的认知是有边界的。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王广义:女儿的出生。
·最近在做什么?
王广义:准备今年七月份在西班牙当代美术馆的回顾展。

徐累
【1985年,他是南京艺术群体“红色旅”成员】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2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旧址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徐累:中央美院旧址,我们从地方到中央一下火车就坐305汽车要来的地方,投奔志同道合的朋友。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徐累:杨志麟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徐累:特别简陋的能挂画的地方。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徐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最近在做什么?
徐累:准备在苏州博物馆的个展。

高名潞
【1985年,他是《美术》杂志编辑】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7日
拍摄地点:北京,高名潞工作室内的木桌旁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高名潞:《85美术运动》编委们。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高名潞:中国现代艺术展。
·最近在做什么?
高名潞:准备今年6月即将在林大画廊举办的个人画展《孤寂的地平线——高名潞的70年代》。

肖鲁
【1985年,她是浙江美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7日
拍摄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旧址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肖鲁:唐宋。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肖鲁: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两枪。
·最近在做什么?
肖鲁:接一些建筑的case(项目),写小说。

舒群
【1985年,他是“北方艺术群体”理事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17日
拍摄地点:成都,西藏饭店外人们北路路口(舒群身后是他原来在上河城美术馆的工作办公地点,现已拆除)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舒群:1998年上河城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我来到这里工作让我对社会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也让我回到艺术圈。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舒群:任戬、王广义等,可以说一种深度的交流直到今天也仍然是我们这几个人。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舒群:我的《绝对原则系列》,张培力的《X?》(手套)系列,耿建义的《灯光下的两个人》……可能没有哪一张画能够概括“’85新潮”这个总标题,“’85新潮”是对全球化到来的一个见证。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舒群:我活下来了。这30年让我建构起了存在的勇气。
·最近在干什么?
舒群:酝酿着画画的能量,永久性地思考。我们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谜面了,但寻找谜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我们是深海采珠人,扎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海沟,有的人能采出珍珠浮出水面,但有些人就泥牛入河无消息了。

宋永红
【1985年,他是浙江美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1日
拍摄地点: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宋永红:我1988年来写生的时候这里一篇荒凉,有马和驴子拉屎,怎么可能想到今天这里已全是高楼大厦。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宋永红:宋永平。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宋永红:崔健的歌,张艺谋的电影。
·最近在干什么?
宋永红:准备在汉雅轩跟宋永平一块做的展览。

彭德
【1985年,他是《美术思潮》主编】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3日
拍摄地点:西安,大雁塔前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彭德:《美术思潮》的作者。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彭德:两刊一报(《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彭德:《美术思潮》停刊.
·最近在干什么?
彭德:因为’85新潮30年而不断接受采访。

李小山
【1985年,他是南京艺术学院学生】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4日15:00
拍摄地点:南京艺术学院校门(虎踞北路)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1987年硕士毕业后李小山留校任教,至今已在南京艺术学院待了30余年。李小山说:“我深知自己才华平平,与自我定位差距甚大,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偏安南京多好,符合我自己的状态。”

肖峰
【1985年,他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拍摄时间:2015年5月24日上午9:00
拍摄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校区),1928年蔡元培和林风眠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肖峰身后即是蔡元培在1928年所书“国立艺术院”校名(复制品,原件陈列于中国美术学院校史馆内)。
·这次拍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
肖峰:我当时上学就是在校门的那个地方,从1956、57年就搬到后边儿去了。
·1980年代最好的朋友?
肖峰:那时我交了好多朋友,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都是不断的来的。我曾给林风眠写信,林风眠给了120张画给我们,都是通过吴冠中。林风眠先生在世时我曾每年去香港3、5次都是去看他,他不回来了,心里有很多复杂的感觉,他只能找一些借口。
·提到’85新潮,你首先想到的一个作品?
肖峰:从谷文达早期开始到王广义,到耿建翌、宋陵等等,各有各的说法,我觉得是一个整体。压抑久了。
·这30年对你改变最大的一件事?
肖峰:我觉得难以想象的就是现在大家在这儿,昨天(2015年5月23日)我还参加了宋陵在浙江美术馆的个展开幕式,一个宣传部的副部长坐在我旁边。
·最近在干嘛?
肖峰:肖峰艺术馆正在建立,就建在弘一法师出家处的斜东面。
*完整内容请参见《芭莎艺术》2015年7月《’85新潮30年:尚未定义,却已远去》,芭莎艺术官方微信也将持续推送相关深度专访。
编辑:徐啸岚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