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青瓷标本展:文明的碎片
0条评论 2015-07-27 11:58:25 来源:美术报  
导读:古陶瓷是人类文明发展标志的一项重要实物载体。对古陶瓷的研究、认识,是我们探索、了解人类古文明内涵的一条重要而可靠的途径。7月21日,文明的碎片——“越窑青瓷标本展”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展品(完整器、残器、残件、残片)共计700余件,展出内容分为古陶发展、越窑纹饰、越窑铭款、越窑釉色(秘色瓷)和越窑窑具5个部分,分作2次展出,首次展出的为古陶发展、越窑纹饰、越窑铭款。

\

中国是最早发明古陶器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先民对陶器制作技术的逐渐熟练掌握,最终在商周时期诞生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瓷器——原始青瓷(德清窑);经春秋战国到汉代时,古越地生产的“越窑青瓷”(简称“越窑”,包括褐釉、黑釉)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到唐五代宋时期,越窑青瓷精品美轮美奂,成就了瓷器的千古辉煌。

\

从地处古越地北缘的德清窑原始青瓷开始到宋代越地青瓷停烧,越窑青瓷烧造达2000年,历史悠久。其中唐宋时期慈溪上林湖区域成为当时我国青瓷器的生产中心,所烧的“秘色瓷”产品代表了越窑的最高成就,享誉千载。越窑器除清纯的釉色外,还有丰富的装饰纹样。从原始瓷的云雷纹、锥点、几何纹到汉晋的水波、连珠、弦纹等无不体现出古人热烈的创作和优雅的审美度。

\

唐、五代、宋时期的上林湖青瓷产品,它的釉下线条刻划、划写、划画和浅浮雕纹饰,图案秀美、风格清雅而成为青瓷器装饰文化的典范,不仅纹饰内容多样、内涵丰富,从花草虫鱼到龙凤神仙,美不胜收,体现了那一时期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唐、五代、宋时期上林湖越窑器的铭款(主要是釉下铭款),具有独特性,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更早的原始瓷上,就有许多符号类铭款,汉字铭款则在汉晋时期就已出现,像西晋青瓷神兽(穷奇)尊底部刻有“东州”和青瓷岬肩部刻有“上虞袁师宜作此岬”等,非常希缺;而唐宋时期上林湖青瓷(不包括青瓷墓志类)铭款具有数量大、时期集中而铭款窑场少等特征,为我国青瓷烧造史上独有现象。它的铭款方式主要是釉下单字款;种类主要有姓名、干支、数目、贡瓷产品标记、窑场记号等;其精品的属性大部分为朝廷“贡瓷”。

\

在釉色方面,唐宋时期的上林湖青瓷具有独特的“千峰翠色”,产品具有明亮如镜、薄透如纸、香灰胎色的特点。大部分越窑精品(“秘色瓷”)釉面纯净无开片,经研究发现施有石灰碱“秘色釉”(或称“类玛瑙釉”)。有少量标本含有特别晶体成分,其在光源照射下呈现七彩、金色、银色耀斑(俗称“金斑、银斑”),非常美丽,推测是秘色釉中的特别成分在烧造时因多种原因而游离、包裹、析出。上林湖青瓷精品除了胎泥、釉料制作特别外,与装窑烧成技术很大关系,因此,对于相关窑具的研究也非常重要。特别是部分窑具上的铭款尤显珍贵。如上林湖窑场汉至三国的“大吉”款三支丁垫具,具有瓷土胎、细支丁、素釉烧结的特征;另外如唐末五代初的“方记”款秘色釉火照(试烧块),是研究秘色瓷不可多得的实证。对于越窑青瓷、“秘色瓷”的研究,众多的专家学者都有着高深的研究专论。然而人世沧桑百代、风雨尘土千年,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不断涌现。

今天,陶瓷收藏已然成为收藏界的热门,集藏研究古陶瓷片标本对于专业工作者、收藏爱好者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完整而珍贵的古陶瓷数量极少,越窑“秘色瓷”精品更是凤毛麟角。这使我们探求古代社会生活艺术、古为今用,受到了很大限制。此次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越窑青瓷标本(主要是唐宋时期上林湖窑青瓷)标本,这批碎瓷片上的釉色、纹饰、铭款不仅能够如实地记录反映出当时陶瓷工艺技术、社会生活风情、时代审美情趣等,也让我们由今及古、以残认全、识真辨假,以期展示古代文明的一个侧面,在鉴赏中传承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编辑:徐啸岚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