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零件 老管专栏 大都会里的“中国”不过一场“镜花水月”
0条评论 2015-08-18 13:45:49 来源:《城市零件》微信公众帐号 作者:管郁达

董重按;

老管携妻女游走美利坚,一路看美术馆,有些议论。这一篇《大都会里的“中国”不过一场“镜花水月”》先在他微信朋友圈发出,我第一时间请求在城市零件公号刊发,老管又改了一遍,将定稿发给我。老管一贯散漫,但对文字却认真。

大都会里的“中国”不过一场“镜花水月”

管郁达 撰文

\

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消费能力强大的中国游客,一向牛逼哄哄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放下身段谈起了生意经:通过“中国:镜花水月”这个展览,他们成功地把那些在奢侈品专卖店和奥特莱斯里抢购包包、化妆品和马桶盖的中国游客吸引了过来,展厅里挤得水泄不通、人头攒动,简直象赶庙会。有的人进来,手臂上纹着观音和莲花,各色念珠在手腕上绕了好几圈,就象进了少林寺,见佛像便拜,只差拜释永信灌顶烧高香了。游客们都想抢在庙会闭幕之前赶紧扫货。

“中国:镜花水月”,可以算得上是我这次在美国看过的最恶心、滑稽的展览了。这一展览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展区和AnnaWintour时装中心联合举办的。他们将馆藏的中国佛像、雕刻、玉器、漆器、青铜器、景泰蓝和瓷器、家俱等传统艺术品,还有反映中国时尚与文化的电影、影像作品,与100多套赋有中国元素、符号的高级定制和前卫成衣生拉活扯、头脑简单地罗列在一起,象是在摆地摊。而其策展宗旨居然是:“旨在探索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时尚产业的影响”。

\

中国文化对时尚产业的影响当然有得说的,只是这假大空的题目放在大都会这个展览上来说,却是个伪命题,选错了地方和时间,实在是做得不太高明。首先,展览的策划商业目的太过于露骨,连傻瓜都看得出来,这是借大都会的场地做高级定制时装的发布、推广,而大都会也借机发了一回死人与活人的财,盘活了馆藏文物,卖出许多艺术衍生品;其次,中国文化与时尚产业,这两个符号真实的含义是文化与资本相互勾结、暗送秋波。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即是一种时尚,“中国”是被塑造出来消费和观看的他者。与文化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与产业的关系到是很近。

\

自十六世纪欧洲与中国建立外交以来,东方文化的所谓“神秘”和奇技滛巧即成为西方世界向往和猎奇的对象,许多时装设计师如PaulPoiret、YvesSaintLaurent都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将浪漫而充满东方风情的元素加入个人的设计作品中。换句话说,“中国”只是一个人类学意义上想象的异邦,是被西方观看的结果。西方人看到的“中国”是他们想看到的或阙失的。真实的“中国”仍然是未知的、晦暗不明的。东方主义这种东西方两头讨好两头都不巴边的尴尬,赛义德早已在其《东方学》一书中点破。

\

“中国:镜花水月”,刻意营造的穿越时空的影像,回顾帝制时期的中国至社会主义中国的改变,尤其将19世纪20—40年代的上海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要输出媒介,以张艺谋、陈凯歌、李安、王家卫等华人导演的作品,企图从视觉上营造一个动态的影像场景。于是,我们在展厅中看到了这样一种赶庙会般的嘈杂现场:仿佛香港电影中的僵尸片,佛像、玉器、青花瓷生硬嫁结的时装僵尸复活了,穿行在“聊斋志异”般诡异的中国古典园林与文革影像之间。非但没有历史的真实感与当下具体感,反而更象是美国版的中国春晚和城乡结合部的旧金山唐人街。并没有比张艺谋那部丢人现眼的烂片《古今大战秦俑情》高明多少。现场散发出一股墓穴般阴森的尸臭和蚝油味。而将毛泽东时代的文革图像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风格并置的陈列方式,更是简单粗暴又投机取巧的做法,以纽约第五大道上任何一家时装店的展示陈列水准来看,不要说文化品味了,就是商业上的营销策略上也是比较低档、肤浅的。中国的新土豪们早已经不满足于象国际章和巩俐这样的老脸老嘴,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她们是很难钓起消费者味口的。可想这个展览的策划者并不了解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在想什么?连凤姐都跑到纽约来秀身段,面对中国的“时尚”,他们真的彻底OUT了。还在拿所谓的“民国范”说事,炒冷饭。

也许是为了掩饰这种盲目与无知吧,展览开始戏说历史。特别设立了“中国女性风尚专区”,介绍慈禧太后、黄蕙兰、宋美龄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女性。他们不知道的是,文革之后的中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国度,已进入一个“无道德、无信仰、无文化”的三无时代,中国的新富人们有的是钱,不需要拿这些转弯抹角的历史、文化说事,又想立牌坊又要当婊子,此事古难全也。所以,相比之下,LV、爱玛仕、卡地亚、巴黎老佛爷比大都会更懂得中国的游客们,他们直接了当、有力量,充满欲望与激情,不象大都会这么含蓄迂回,装B都装得云山雾罩的,太“卧虎藏龙”了会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影响刷卡花钱的效率。

\

美术馆、博物馆向商业、资本抛媚眼打秋波、投怀送抱,这些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几年MoMA举办的蒂姆·波顿和比·约克的个展,就屡遭人诟病。持知识分子立场的批评者认为,评价这些明星式的艺人应该交给商业机构,他们不需要MoMA这样的学术机构来认定其价值,为他们办展览是一种犬儒和投机的做法。可见,当代艺术体制中资本与文化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仍然在发生作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平也许正在慢慢地向资本的一方倾斜。清教徒的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本来就是其发财致富的原始动力,而艺术资本主义的游戏只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新亮点。关于这点,一个世纪前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虽然早有预见,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天平的失重,竟然是因为中国在今天的爆炸式崛起。当蚁群一样富得流油的中国游客纷纷拥向纽约时,一向老成持重的大都会再也按耐不住了,尽管他们经营的是高雅的文化产品,但是和那些卖包包等奢侈品给中国游客的名牌店却是一样的心态,他们满脸堆笑:我从内心里瞧不起你们这样的暴发户。但有什么关系,中国是头还在疯长的任人宰割的肥猪,而不是拿破仑说的醒了的狮子。再说,谁又不想赚大钱呢?

\

“镜花水月”一词源自佛经,意指那些亦真亦幻,雾里看花的虚妄之物。我们好象看见了就是摸不着。所以,迄今当代艺术中关于“中国”的表述与观看,仍终究不过是一场艺术资本主义游戏中的“镜花水月”:我们看到不是他们看到的“中国”。文化的“中国”仍大梦未觉,还在酣睡。在未来,中国何去何从仍然是个巨大的秘密。它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纠缠、误读、理解和碰撞,会一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社会和文化舞台的一个重要话题。国家形象所塑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不过是各种软实力角力和表演的剧场。作为纽约曼哈顿这个艺术资本主义心脏的窗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雨,看惯了太多的潮起潮落,自然不能置身于这个国际大潮之外。

2015年8月13日于纽约、底特律旅次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