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品赏书法里的魏晋风度
0条评论
2015-08-25 13:17:51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松子
“三希”之稀《伯远帖》
那么,我们还有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晋人手迹?将在《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的《伯远帖》里,观众可以真正悟到“魏晋风度”。
王珣的《伯远帖》在乾隆丙寅年(乾隆十一年,1764年)收入清宫内务,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
而“三希”里《快雪时晴》是唐人摹本,《中秋帖》是宋代米芾的临本,都不能真正体现东晋人的“江左风流”(《伯远帖》卷首乾隆御书)。其中唯一能一窥南朝文人隽朗风神笑貌的只有王珣的《伯远帖》。《伯远帖》也成为观察晋人原迹手帖的最好依据。
王珣 伯远帖 25.1x17.2cm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伯远帖》是一封信,王珣和朋友谈起“伯远”这个人,在青年求学时表现优秀,特别出众。但因为自幼多病,淡泊悠游山水。没想到刚出仕不久,却亡故了,生死永隔,再不得相见了。
王珣(350-401年)是王导第三个儿子王洽的孩子,《世说新语》里记录,王珣处于政治权利的核心,在大臣间争权角力之时,常常表现出政治世家的权谋机智。从《伯远帖》中我们依稀看到在政治权谋和生命本质实有虚无之间,魏晋的世家子弟的复杂心事。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