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童年的故事:如果梵高不是“老二”
0条评论 2015-10-08 10:26:07 来源:《最家长》期刊 作者:神奇的楠楠姐姐

梵高的出生地、梵高的牧师父亲、母亲安娜
梵高的出生地、梵高的牧师父亲、母亲安娜

与妈妈的秘密

好多人一提起梵高都知道他有一个弟弟叫提奥,是他一生中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没有弟弟的支持,梵高会饿死。却不知道梵高其实还有个哥哥。

表面上,梵高是一个荷兰传统牧师家庭的长子,其实在1852年,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母亲安娜产下了一名男婴,叫文森特.梵高。然而,不久就夭折了。恰好在第二年的同月同日,梵高诞生了,于是安娜给他起了和哥哥同样的名字,以纪念家里第一个出生的“老大”。

童年的梵高,经常在母亲的带领下去哥哥的墓地纪念那个叫“梵高”的男孩。母亲在哥哥墓前的悲痛与思念使年幼的梵高产生了疑问:到底,我排行老大还是老二?我是妈妈最爱的宝贝吗?这种疑惑让梵高总是认为自己是哥哥的化身,认为哥哥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体里继续。成年后的梵高了解了:女人一旦失去头一胎婴孩,那种浓烈的母爱会一直持续。就算以后生了再多的孩子,她心思中的一部分会永远放在死去的宝宝身上。梵高是老二,感受最深切。而这个秘密,只存在他和妈妈之间,也成为他不减的心结。后来,梵高有了弟弟妹妹,他的母爱再次被分割。

房间
房间
鸢尾花
鸢尾花

矛盾中的童年

在梵高的眼中,父亲是一位固执、冷漠、不可理喻的人,而母亲则是一位勤奋能干、多才多艺、在绘画缝纫写作上都有所造诣的女人。梵高称自己的童年时代颇为不幸,比如父亲对他严格的教育、带有侮辱性的讽刺、阴郁贫瘠的生活环境,比如被打散的母爱。他就像一个发育不良的小树苗得不到母爱精心照顾和父爱的滋养。这使梵高逐渐形成自备、冷漠和孤独的个性,加之牧师家庭的高道德感要求的教育,使得高涨的期望值与低落的自尊心互相冲撞,让梵高日后的身心充满矛盾,形成偏执、固执、敏感的性格特质。

小时候,梵高会经常和两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一起玩游戏。他也常常一个人跑到外面去收集各种甲虫和鸟窝,他对美丽的大自然有一种疯狂的热爱。在他的家乡,荷兰南部,有广阔的地平线,灰色的石头,黄色的土地,辛苦劳动的农民——这一切都给梵高深刻的印象。他经常把看到的风景,房子和植物画下来。家里的人对他的绘画技巧很惊奇,太出乎意料了!都极力赞扬。梵高认为他们夸奖的过分了,这种突如其来的赞扬和肯定让他难以适应。一次,梵高用泥巴做了一头象,他父母齐声鼓掌,连声说:“好!太棒了!”梵高觉得他们太夸张了,愤怒之下,他把象打得粉碎。另一回,梵高画了一只猫,大家简直崇拜的五体投地,他气得把画撕掉了。这种渴望得到又不敢面对,不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的固执心态成了他一生的特质。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