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板块浮现的契机?中国抽象艺术真的已然成形了吗?
0条评论 2015-10-29 13:35:55 来源:典藏投资 作者:陈意华

市场表现各有一片天

旅德艺术家苏笑柏的大漆创作,在画廊的销售上,有两岸三地从上海、台北到香港的重要画廊作为推手,可说有较为稳固的价格区间。其大漆作品受到藏家喜爱,但作品未来能否在既有的抽象形式下,更挥洒出突破性发展,则是未来作品价格能否再度看涨的关键,也攸关艺术家在抽象形式的艺术史定位。

2014年北京保利秋拍,丁乙《十示99-10》以人民币494.5万元成交。
2014年北京保利秋拍,丁乙《十示99-10》以人民币494.5万元成交。

在金融海啸过后,艺术市场低迷的2011年,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拍“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让抽象艺术家丁乙瞬间爆红,不仅打响他的知名度,更将其作品价格拉抬至千万元之列。丁乙当初以《十示之90-6》一炮而红,此作当时估价在60万到70万港元,近三十倍的1749万港元成交,缔造了艺术家个人最高拍卖纪录。丁乙知名度大增後,其作品价格也逐渐趋於稳固,如今年六月初在北京保利的现当代艺术夜场,就以丁乙的《十示之六》作为图录封面,以782万人民币成交,名列艺术家创作的第三高价,此件作品在十年间换手三次,第三次涨幅并未太过突出,目前其作品价格主要仍盘旋在百万接近千万元的位置。

梁铨《无题》.纸本拼贴.160×122 cm.2014。
梁铨《无题》.纸本拼贴.160×122 cm.2014。

来自上海的张恩利,是早期打进西方一级画廊的中国艺术家之一。2006年,与西方重要画廊Hauser&Wirth签约,近年来张恩利的作品需求旺盛,举例来说,今年在香港巴塞尔艺博Hauser&Wirth画廊展出的作品皆销售一空,可说是目前市场急於追捧的抢手艺术家。目前创下高价的纪录为,去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当代亚洲艺术”的《舞蹈2号》,以664万港元写下拍卖第一高价,而今年在市场景气不稳定时,仍然有不错的表现,中国嘉德春拍的一件2001年之作《吸烟》,拍前预估500万至700万,最终也以超过低估价的575万人民币成交,在国际画廊推介与西方买盘进场下,稳固了张恩利的市场,也掀起市场趋之若鹜的热潮。而张恩利的作品,有早期表现主义强烈的具象作品,亦有介於具象与抽象之作,同时也有着名的描绘绳子、水桶、卫生纸筒等等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注意的极日常用品,再到纯然线条的抽象描绘,这位表现多元的艺术家,是当前最火的中国当代中坚艺术家。10月,他将在台北当代艺术馆举行个展“闲置”,亦是艺术家首次在台湾的美术馆首展。

王光乐《100921》.丙烯画布.146×146 cm.2010。
王光乐《100921》.丙烯画布.146×146 cm.2010。

在这波抽象艺术家中,王光乐可谓是后起之秀,是70後的年轻艺术家中少数受到国际画廊关注的名单。2012年王光乐首度在纽约佩斯画廊举办个展後,随即在2014年10月再度於纽约亮相,此展梳理了王光乐从2002年起的完整之系列之作《无题》(始於2007年)、《寿漆》(始於2004年)与《水磨石》;正好在同一时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王光乐的《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万港元刷新艺术家的拍卖市场纪录,似乎可以窥见国际画廊推波助澜之效,王光乐的作品也成为市场询问与追捧的标的。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显示,目前王光乐的高价作品80%的成交,皆为2002-2007年创作的“水磨石”系列,而近年来,王光乐的作品似乎有回到水磨石创作的影子,年轻且尚在发展中的艺术家,应该持续不断思索如何在创作上追求突破,持续走在创新的道路上才是,如果回头再创作市场最喜爱的水磨石作品,不啻是对其未来史家在寻求艺术家定位的可能伤害。

学者型的尚扬,其抽象作品散发着东方的空灵之美,与其他西方抽象元素截然不同,今年上半年尚扬作品成交量远超过去年的成绩,目前尚扬创作的系列最为知名的如“董其昌计划”、“诊断系列”、“大风景系列”等,其中今年五月在北京的中国嘉德春拍中其知名系列《诊断3》,拍前估价从300万到500万人民币,最终以805万人民币创下亮丽纪录,此作在2008年春拍中仅以212.8万元成交,七年间已上涨了近四倍。此外,同样也在今春的北京保利,尚扬一件2007年创作的《董其昌计划-7》,从240万起拍,最後以逾两倍的价格644万元成交,可见藏家对其作品深具信心,面对即将到来的秋拍,其涨幅态势如何,静观其变。

蕴含东方抒情色调的梁铨,近一年的作品价格大幅窜升,价格拉抬至高峰之作,莫过於2015年於北京保利春拍的《无题》,以57.5万人民币成交,写下艺术家作品的高价纪录。从今年春拍的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皆推出梁铨的作品,一时之间,梁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涨幅力道大增。据统计显示,梁铨的作品从2013年释出至今,其上拍数量随即以陡升的姿态不断攀升。不过,也有人认为,梁铨的近期新作,加入不少蕴含中国的具象元素如枝叶等,似乎与抽象形式背道而驰,毕竟抽象创作,以观念性为主,而非着重在线索、故事的铺陈与叙事,未来能否持续受到藏家的关注,且看後势表现。同样也是价格长期受到低估的谭平,最近以亮丽成交受到关注,今年上半年的两场展览分别是,5月於中国美术馆开幕的“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谭平对话卡斯特利”,以及6月在今格画廊个展“画画”,人气红不让,活跃於一级市场,但拍卖作品数量似乎仍然有限,今年仅难得一件的大尺幅作品於香港保利上拍。

虽然这些已具知名度的艺术家,在不景气中仍能以亮丽销售,持续受到关注,然而想要保持良好的纪录,还是得回归艺术家创作的质量。“抽象艺术并非倚靠内容而是形式,形式优先於内容,如果把中国元素放进去变成内容在先,形式在後,就不会是抽象艺术了。”一位市场资深人士观察表示。其实,西方抽象拥有百年的历史,抽象艺术其形式上是由点线面的构成,但它之所以形成是与其时代脉络有密切的关系。回归艺术家的创作才是关键。艺术家在创作一个经典系列之後,是否能够自我突破,更上一层楼,超越那个曾经精彩的自己,握有这个关键之钥,才能维持艺术史上不坠的地位。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