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昆仑雪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70.2×46.5cm
估价:RMB12,000,000-15,000,000
钤印:在精微、可染、传统今朝
题识: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一九六五年第一次试写毛主席念奴娇?昆仑次意。可染于北京。
此幅《昆仑雪山图》以李可染经典的“门板式”构图,以其独有的“逆光”手法,体现山石的厚重,山峰的高耸以及云霞的缭绕。光线从左侧而来,山顶积雪闪耀着光辉。山体笔笔有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似空气在流动。酣畅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个雄浑又诗意的昆仑。
李可染《昆仑雪山图》局部之山体
此作是最早的逆光山水画之一,对于研究之后风靡中国山水画的李氏逆光山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四点值得注意:一、天与地的空间压缩到极限,以突出主体山势,这应是受到了现代构图方式的影响;二、透视压缩到极限,多层山体紧紧贴在一起,是以后“门板式”构图的滥觞;三、前山亮、中山黑、远山灰,成为逆光山水的基本色调;四、房屋“挤白”画法,把画面最明亮的高光部分挤到最小空间,愈见其明亮惊醒。
具体到此作表现山顶积雪上,李可染运用“挤白”画法,着重突出昆仑山巅的积雪。这使得他笔下的雪山不同于寻常所见的大面积苍茫雪白的雪山,而是山体主要部分以墨染黑,只有山巅留白,再用白矾以干枯的笔触,排刷出沉积的雪。在墨色山体的反衬下,雪白的积雪仿佛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瞬间吸引观者的目光。
李可染《昆仑雪山图》局部之烟云、溪水
烟云亦是此作极具神采的亮点,前景及远景中从山脚蜿蜒而上的缭绕烟云雾气,既写出昆仑雪山的实景,又刻画的极为写意,可见李可染早期的墨戏神功。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