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王国锋首次北京个展开幕 呈现作为观念的图像
0条评论 2015-11-08 21:18:4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5年11月8日下午3时,著名当代影像艺术家王国锋北京首个个展“探针”在草场地德萨画廊开幕。王国锋 (b.1967) 是著名的当代影像艺术家。他的作品形式广泛,涵盖摄影、录像、绘画及装置作品。自 2006 年以来,他开始使用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他的图像艺术主要涵盖了两个方向:一是专注象征性政治图像的摄影;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出发的图像创作。
 
在王国锋的摄影作品系列中,他以巨幅全景彩色照片的方式呈现了二十世纪全球共产主义运动及其主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化遗产——一种标志性的大型政治建筑及其社会景观,即高度极权化的社会制度背景下所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图像符号。这一系列的代表作品包括“理想系列”和“乌托邦系列”。艺术家需准备数日甚至数月的时间来捕捉到最佳图片状态。为了深化这一主题的创作,自 2011 年至今,他先后五次深入到当今世界仅存的“正在进行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进行艺术创作,以摄影和录像装置为主要媒介,多维度解读朝鲜社会政治现状以及社会生活景观。
 
在表现纯粹观念性的图像作品中,王国锋是从图像这一概念出发,其作品并不只是简单通过照相机瞬间快门来实现成像结果,而是通过前期采集大量图像碎片,根据艺术家本人的主观观念介入和引导,以计算机编辑、拼贴和合成作为手段制作出图像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作品是一个由素材碎片合成的图像。而他的“新闻系列”、“记忆系列”和“像素系列”都采用挪用和重构的方法对原图像进行解构和再编码,从而建构了一种新的视觉图像语汇。
 
在这次特别的个展中,他完全摆脱了自己以往的创作模式和经验,既没有展示他的象征性政治图像的摄影,也没有呈现他的纯粹观念性的平面图像作品,而是将图像与空间相结合,使平面图像转变为空间装置形态,以图像空间装置的形式以及观念直接触及图像的本质,即用数码照相的方式从画廊室内选取窗外一个普通风景进行拍摄,再将这一图像移置到画廊室内空间,把图像放大至极限,使其充满整个画廊的复杂空间结构。通过这样的移置与转换,使图像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像素”得以充分呈现。这也就完全符合了“探针”所释放的调查、 打探、探究、探查、探测之内涵。
 
如此看来,艺术家王国锋富有想像力的创作是基于对观念、语境、空间和技术的结合与整合才得以最终实现的——观念的介入就在于经过阅读语境、解析空间和生成技术,在内与外的关系中进行移置和转换,从而实现了对原图像的颠覆性重构,使原图像所承载的意义完全被消解,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由不断被放大的像素所构成的一个纯抽象的视觉形式。当观众从现实风 景进入由同一风景转换生成的图像所重构的空间时,会立刻产生一种迷幻与迷茫的异样感受与体验。
 
在王国锋看来,一旦“事”与“物”变成图像,它就已脱离了事物的本质。首先它成为了一个审美对象和图像制造者的态度 与情感的载体。其次它也成为一个可进行编辑或篡改的对象。因此 , 王国锋的作品引申出对媒介与对象之间关系的思考性问 题 : 现代科技加快了图像的制造与生产,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中,图像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当“事”或“物”一 旦成为图像之后 , 诸如 历史图像、新闻图像、广告图像、审美图像 ( 包括绘画 ),它又意味着什么?
 
王国锋出生于中国辽宁,现在生活工作在北京。他是 2014 年 AAC 年度摄影艺术家大奖和 2008 年荷兰 REAL 国际摄影大奖提名奖的获得者。他曾参加过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 , 主要包括第二届首尔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以色列国际录像艺术双年展、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中国和日本的当代美术展、 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并获得2014年AAC年度摄影艺术家大奖,2008年荷兰REAL国际摄影大奖提名奖等。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6 年 2 月 25 日。

编辑:李保兴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