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在京开幕
0条评论
2015-11-23 13:40:31 来源:99艺术网
消解:“摧毁”之后“重建”
杭法基说:“绘画总是笔墨色彩一点一点往纸上添的加法,而自己搞的类似行为观念的“消解”与“蚕食”,文本资料的裱托拼撕则是由大到小到无,是相反的减法”。“消解”系列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是美学意义上的“重构”过程,是将各种文本资料“摧毁”之后“重建”的过程。无论是日记,还是票据、报纸、画册,都可以成为构成作品的元素,过程中艺术家采用传统的拼撕和托裱技术将文本资料“重构”,最终回归到视觉审美的范畴,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社会与历史文献文本资料搜集后的消解,包括老报纸、老黄历、旧画册、超市小票等。后一部分,是对一位已谢世的老志愿军战士陈健一生日记的消解,不仅仅是对这位已故老人的追思,同时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杭法基以一种不同于以往抽象水墨创作的新鲜但却值得反思的方式进行“解构”,最终呈现出来的“痕迹”和东方“韵味”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抽象水墨作品中某种意念的传承,体现了“重构”的价值。
此外,展览中还会呈现两件装置作品,分别是“生命树”和“消解的立方体”。“生命树”由陈健老人数本日记搓成绳带半捆绑而成,象征着人一生都在向往挣脱捆绑与束缚的自由;“消解的立方体”是有64个亚克力小立方组成的四层高大立方,每个小立方里有一件陈健老人的日记外壳。
“消解”的过程是“动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杭法基就开始了对抽象水墨的实验探索,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包括像“挣扎”、“宇宙”、“书象”、“魔方”等在内多种艺术风格的创作。2010年底,杭法基毅然决定转向“消解”系列作品的创作,逐渐淡化与解脱“水墨”作为一个创作形式的“捆绑”,使自己进入一个更加自由的摸索和拓展的空间,艺术家认为这是其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与某种机缘促使的结果,是其为挣脱传统意义上形式主义的束缚所做的努力。
编辑:赵成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